卫星导航智能驾驶 车联网重新定义汽车生活

  【智慧城市网】8月21日,一场主题为车联网创新与创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的会议将在上海举行,这是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作为中国车联网行业的风向标,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5年间,由业内人士到普通大众,车联网这一新鲜名词逐渐为更多人所知。
  
  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
  
  利用车载3G模块提取数据、分析数据,使汽车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正能力。
  
  在不久的将来,对事故多发地段、弯道危险路段的警示,可能不仅仅出现在路边的警示牌上,汽车就像一个熟悉路况的老司机,对树木遮挡、雨雾结冰等不利环境和恶劣天气,都能实时自动调整并提醒危险;它甚至熟悉你的身体,知道你的驾驶习惯,为你调整好适当的座位、温度、视线等驾驶环境;它还能感知你的驾驶状况,如果车载终端检测到司机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它会发出警报,在情况危急时自动熄火并强制泊车。未来的汽车,将不仅仅是人们物理移动的代步工具,还将是打点事务的管家、旅途中的导游、移动的家庭影院和办公室……
  
  如今,因为车联网的出现,这一切不再只是设想。智能汽车的车路感知协同和车载信息服务的部分应用仅仅是车联网应用的一小部分。这其中,高效通信是车联网技术的基础,与之相联的是车载3G模块。
  
  车载3G模块是智能汽车中枢系统的重要设备,也是连接汽车与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环节。车联网其实就是利用车载3G模块提取数据、分析数据,最终使汽车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正的分析智能,让应用变得更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同时使得人类能借助与机器的智能交互更快做出行动。
  
  新兴互联网产业以智能汽车的形式,给正在绞尽脑汁创新升级产品的传统汽车厂商们指出一条新路。在移动互联时代,汽车将会拥有什么形式和功能?智能汽车正极尽所能展现着全新的面貌,颠覆着传统汽车概念。
  
  正因为如此,车联网被业界公认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物联网应用,它将人车对话、车车对话变得易如反掌——将数万种复杂机械的集群联系起来,以最复杂的集成,实现最简单方便的应用。
  
  事实上,国内厂商在车联网上已经取得不少突破。汽车厂商开始把智能汽车作为升级换代的首选,纷纷选择与通讯行业联手开发智能汽车。
  
  比如,长安汽车的InCall车载信息系统提供一键式位置导航服务,可以实时接收交通道路状况信息,了解周边道路状况。吉利的G—NetLink(Geely—智能互联网络)就是基于3G网络为驾驶员和车辆提供通讯、信息咨询、安全保障、诊断维护、出行、电话转接、互联网应用及生活便利的智能车载信息系统。
  
  从智能汽车到智能交通
  
  用信息技术对在网车辆和道路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综合应用平台进行智能化管理.
  
  智能汽车的市场需求有多大?“中国汽车现在保有量已经达到上亿辆,但只有5%是智能汽车,大多数还是信息孤岛,即仅在单辆汽车上的智能化,而不是与外界互联,只有业内和用户对车联网形成共识,普及时代才会到来。”中兴物联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军说。
  
  他说的正是车联网未来重点应用的方向之一——智能交通。也就是通过车辆电子标识、传感器、无线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海量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对所有在网车辆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属性、静态和动态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由此看来,智能汽车只是第一步,只有建立了智能交通,汽车才不再是孤立的单元。配置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汽车将成为一个移动的计算平台,汽车计算平台和信息通信网络的融合是必然趋势。车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汽车成为物联网的感知节点,为实现更加丰富的车联网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当救护车、救火车等应急救援车辆行驶时,道路交通信号灯能及时调整提供快速通道,沿途其他车辆同时接到避让信息;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汽车能根据路面交通状况适时变换路径,寻找快捷通畅的线路……
  
  这就是智能交通的智能管控优先应急应用之一。车车、车路、车与基础设施以及人车协作技术等与汽车电子技术的结合,为辅助驾驶和实现城市大交通智能化提供了可能。同时,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具体实践,正利用车联网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规划和控制,尽最大可能利用道路空间为所有汽车提速。
  
  从预期到现实
  
  我国乘用车的车联网应用终端装车比例,预计到2015年底将提高到10%以上.
  
  车联网已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国家将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及软件解决方案领域给予重点扶持。此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远程监控能力”的要求,让车联网成为横跨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业内热捧下,车联网发展迅速。据统计,2010年我国乘用车的车联网应用终端的装机数大约是30万台,装车比占2%;预计到2015年底,装车量将会增加到400万台,装车比例将提高到10%以上。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车联网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技术、市场、标准、商业模式有所欠缺,整个行业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认为,限制车联网发展的一个因素在于多头管理,“汽车生产制造归工信部,牌照管理在公安部,运营则由交通部负责,在法规、电子车牌、标示等问题的协同上,相关部门未来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而更大的难题在于标准缺失。标准化和应用,目前正困扰着中国物联网、车联网。正如中国联通物联网办公室负责人所言,物联网产业目前存在市场分散且规模有限,规模化和标准化还未形成、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高等问题。应用标准缺失、各自为政,为将来的应用埋下巨大的整合统一成本陷阱。
  
  而标准化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工业界和政府部门需要在这两个关键领域进行合作。“打通车企、汽车经销商、车主、通信运营商、保险、救援等利益链关节,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让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核心竞争力,车联网才能有健康的产业生态。”方竹说。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