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试点城市无真正内涵 智慧城市需要“大智慧”

  【智慧城市网】随着科技部在上个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然而,这些城市是否真的“智慧”呢?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务院参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表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元建设智慧城市,但真正体现其内涵的,目前一个也没有看到。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强烈关注。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机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治疗“城市病”的最佳良药……一直以来,智慧城市因其所展现的美好远景而备受推崇。自2012年起,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然而,对于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众多专家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远不够“智慧”。
  
  成果不大
  
  “中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全世界规划数目的总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然而,纵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认为:“成果不大。”
  
  他进一步指出,智慧城市意在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宽带化等智能化的手段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推进人类生产、生活的信息化,而目前城市中真正实现大范围智能化的仅限于电信部门。“一个领域的智慧,不能称作智慧城市。”
  
  邬贺铨则表示,很多城市仅仅是在争“智慧城市”的帽子,而不见得有实际行动。
  
  “什么是智慧城市?各个城市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清晰。”黄顺江说,智慧城市建设仅仅刚开始,甚至没有迈出第一步。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朝炒作发展的趋势。”邬贺铨担忧地说。
  
  盲目建设
  
  住建部先后于今年1月和8月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至此累计试点城市达到193个。与此同时,科技部又在10月份将20个城市纳入试点名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目前的试点过多过泛。”黄顺江告诉记者,当下试点的盲点过多,乱试只会导致重复建设,费人费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能有一两个成功就不错了。”
  
  对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有着同样的认识。她认为,开展试点研究然后推广的路线是对的,但应考虑如何把工作做扎实,要有明确的指标设定。
  
  记者在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中发现,陕西杨凌示范区、太原市、无锡市和武汉市四个地区均在其中。
  
  黄顺江认为,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政出多门”的局面会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各个部门互相封闭,导致相互通融的程度低,这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最大制约。”
  
  “现在还仅是公布试点,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指导政策。”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据邬贺铨介绍,我国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集中在物质层面。重物质、看投入,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智慧城市不单是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重要的是管理要跟上。”
  
  稳步推进
  
  尽管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众多问题,但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专家们依然有着很大的期待。他们认为智慧城市是个长远目标,要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稳步前进,不宜过急。
  
  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各部门应联合起来,做到信息共享,尽快建立智慧城市的全国标准,如智慧交通、环保等。
  
  黄顺江则强调了预研的重要性。他认为,应有目标地选择典型试点地区,给予相关的辅助和专家配备,逐渐摸索经验进而推广。在黄顺江看来,“30个试点最好。”
  
  也有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考虑到每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多次向记者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要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智慧的存在。”邬贺铨认为,不管是不是智慧城市,关键是扎扎实实去做,而不是搞形式,要采取实际行动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