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着力打造服务业 预计后年增加值突破3000亿

  14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未来十几年郑州服务业发展蓝图。到202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接近10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
  
  后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
  
  我市定出的服务业发展目标是: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2016年突破4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以上。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接近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文化创意旅游、高技术服务和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千亿元以上,形成以六大千亿元级产业为支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类产业互为补充、有序推进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市将强力实施“3551”工程,即:布局建设30个产业逐步集聚、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扶持50家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加快培育50家业态层次高、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企业;每年抓好100个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较大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推动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
  
  着力打造七大支柱产业
  
  物流业:2014年该产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2016年突破5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陆港城市和国家现代物流中心。
  
  措施保障:重点建设国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新郑华南城综合物流园、中原家居物流园、中牟汽车物流园、荥阳大宗物资及农副产品综合物流园6个专业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建设各类县级物流节点。
  
  商贸业:2014年增加值达到760亿元,2016年突破1000亿元,2020年达到2000亿元,建成国家现代商贸中心。
  
  措施保障:积极推进商贸中心建设,布局规划1个国家级商贸中心、3个中原经济区商贸中心。五年内商业零售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分别达到100家、3000家。
  
  金融业:2014年增加值达到460亿元,2016年突破60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
  
  措施保障:在郑东新区规划建设郑州龙湖金融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后台服务中心、结算中心、管理中心。鼓励和引导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各类集聚区设立金融服务站。
  
  文化创意旅游业:2014年实现增加值230亿元,旅游总收入880亿元,2020年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基本建成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国家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措施保障:依托商城遗址、大河村、西山和裴李岗等遗址文化,围绕黄河、黄帝、少林、商都和天地之中等历史人文景观,打造一批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以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康百万庄园、黄帝故里等为重点,争创国家5A级景区。
  
  高技术服务业:2014年实现增加值370亿元,2016年达到5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
  
  措施保障:强力推进与高技术服务密切相关的物联网工程和“无线城市”、“数字郑州”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集交易、电子认证、移动支付、在线支付等为一体的第三方电子综合服务平台。
  
  房地产业:2014年实现增加值250亿元,2016年突破5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
  
  措施保障:积极推广组团式地产开发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居住地产、商贸地产、空港地产,实现与都市区快速交通、水系建设和森林生态的联动发展。
  
  公共服务业: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保障:合理布局各级行政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区,加快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行政服务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一站式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培育和发展家庭保洁、残疾人服务、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
  
  打造服务业核心增长点
  
  加快中心商务功能区建设。以郑东新区龙湖区域为核心,规划建设郑州龙湖金融中心,打造以金融业和总部经济为支柱的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培育和引进各类产权交易机构、跨国公司区域性结算中心、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根据我市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状态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抓好6类、30个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18个县区商贸中心、20条特色商业街;布局建设30个大型城市综合体、20家五星级酒店。加快推进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新城核心商务区、航空港区郑港四街商业带等商业街区建设,尽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街区。
  
  加快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紧完成白沙公共文化服务区、西流湖公共文化服务区规划,合理布局科技馆新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集公共文化服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示范区。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意见规定,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并研究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做规定的服务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各级工商部门一律停止执行。
  
  意见指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实现商业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水价格基本实现与工业用水价格同价。力争到2020年,在中部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地服务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培育本地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
  
  培育提升三大高成长性产业
  
  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培训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服务品牌机构。探索创新中介行业管理模式,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综合经营优势。
  
  会展业——每年引进2个以上国家级品牌展会,培育10个本地自主品牌展会。力争2014年展览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2016年达到260万平方米,2020年突破400万平方米。
  
  服务外包业——积极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依托中部软件产业园、河南省软件园、郑州信息产业创意园区等,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