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状况

其一,我国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在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物流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为物流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国物流能力仍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2012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8%,高出发达国家一倍以上。

其二,物流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凭借规模、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跨国物流企业已从原先主要以合资为主逐步走向独资,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物流业务,从集中于中心城市物流业务向构筑全国性物流网络展开。我国开放的物流市场成为世界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跨国企业竞逐的焦点。

其三,物流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受经济、生产力、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信息化水平、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物流业东部发展快,中西部发展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村物流滞后且水平低。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交通、信息更为发达的大中城市。

从社会物流总额的绝对值构成来看,工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推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消费市场紧密连接、竞争激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家电、日用化工、医药、汽车、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物流需求旺盛。居于产业链上游、资本密集型的钢材、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以及农产品(000061,股吧)与农资等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其四,物流业增长方式粗放。一是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一些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造成闲置;仓储设施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地方保护、部门封锁比较严重。二是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三是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弱。物流业企业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不强,研发投入低,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滞后,尚未进入以创新引领的发展阶段。四是可持续问题突出。表现为不合理运输、过度包装等问题严重;超载、超速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时有发生等。

其五,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二是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瓶颈。三是滞后于全球化进程。

与高增长的国际贸易相比,物流业尚未形成与之相配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进出口所需的物流服务很大程度需要依赖国外跨国物流企业。四是应急能力薄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应急物资的保障。

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带来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和物流需求仍将旺盛。同时,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短、小、轻、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物流需求快速增加。居民消费的水平、心理、方式和结构的变化,要求物流发展更加注重效率、特色、个性和人性,基于更高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物流需求会越来越大。

趋势之二:城镇化和区域增长新格局对物流空间分布、效率、获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城镇化进程推动着物流活动集中于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城际间,激增的物流量、机动车量以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道路安全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内、城际间物流效率,构建集成式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一体化要求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构建有利于东中西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

趋势之三:全球化纵深和开放新格局推动物流市场深刻调整。全球化推动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短期内,贸易格局的变化带动国际物流活动此消彼涨。中长期看,国际贸易仍将有相对较高增长,带动国际物流继续高速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xueshudongtai/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