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城市?

清光绪五年(1878年),为了欢迎美国总统格兰特路过上海,在上海的英国人特意运来一台小型引擎发电机,把外滩“点亮”了两个晚上,这是中国最早一次使用电能。4年后,英国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所属的乍浦路电灯厂开始发电,这是中国土地上正式发电的第一座电厂,从此,人类电力革命才开始惠及中国。

雄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城市?

谈及这段历史,是因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常识是,城市发展的模式依托于技术和产业革命,人们也已达成共识,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推动力,人工智能会如当年的电力一样,成为改变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成为信息时代的“钢筋水泥”——既然如此,中国乃至全球第一个将AI全面纳入治理体系的城市是谁呢?

最近,我听到业内一个言之有理的大胆想象:雄安

这不难理解,雄安千年大计”的意涵,是其肩负着优化京津冀城市带空间布局的重大使命,本身就有创新试验田的角色,这需要人工智能的加持。而在不少人的期许中,考虑到中国AI产业在技术创新,数据储备,和政策支持上的优势,未来的雄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被AI全面赋能的城市——且不同于电力革命的福祉是靠他人之力,人工智能对城市的赋能,完全由中国自己主导。

这意味着,在雄安这片亟待开垦的新大陆,科技企业能够发挥的作用远超商业范畴。11月8日和23日,阿里和腾讯分别与雄安新区签订战略协议;12月20日,百度也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全球智能城市的标杆。签约当天,Apollo平台的自动驾驶车队(包括乘用车,商用巴士,物流车和扫地车等)史上最强阵容亮相,在雄安集体开跑;同一天,Apollo第一届理事会也在这里召开。

其实早在之前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就表示,百度将和雄安共建一个庞大的智能城市计划:在计划区域内,雄安新城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交通拥堵,自动驾驶,身份识别和授权,以及绿色经济发展和公共效率提高等问题。

现在看来,在雄安这张“白纸”上,AI可以画下的蓝图,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

那么,AI将如何赋能一座城?

自动驾驶如何改造城市

一个笼统回答是:它将大幅提升城市资源的运营效率。

人类科技发展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还给”个人的过程。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一次次“去中心化”浪潮,AI也势必进一步带来城市资源配置的去中心化。

如你所见,无论食品配给还是信息传播,工业时代自上而下的供给制度都越来越少,整个城市资源的聚合方式日趋转向每个具体的人——而全球城市管理者的共识是,一座城市里,最需高效匹配的公共资源就是交通系统。这种匹配远非“共享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那么简单,而是指未来城市的整个街道系统,都将通过去中心化的智能调度,为每一个人带来价值增量。

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人类交通系统的核心要素。《连线》杂志曾采访了一批城市学者对自动驾驶的看法,有些回答老生常谈,麻省理工学院城市实验室主任卡罗·拉蒂的回答颇具代表性:“大量城市用地目前都被停车场和公路占据,它们将可被改造为全新功能的建筑,如公园、公共场所及生产空间等。”

最具启示的回答来自知名学者雷恩沃特,在他看来,当自动驾驶普及,城市里的公路,人行道以及街道墙壁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自动驾驶将打破工业时代城市规划的枷锁,重新释放城市居民的自主权,将道路“还给”个人。

就在最近, 美国国家城市交通官方协会发表了一份未来无人驾驶城市蓝图的报告,详述了智能交通将如何融入城市环境。报告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以人为本。

这份报告对未来智能出行城市提出了几个准则,譬如:未来的城市将通过提高自动化效率,以减少对道路的需求,确保路人的安全和舒适感;使用第三方数据平台安全无缝地交换所有街道数据,实时支持街道管理,保持一个动态可视化的人行道库存,以实现人行道的民主化;用最少的自动驾驶车辆运载最多乘客。

在他们对自动化城市的构想中,较少的车道,频繁出现的“中途跨越点(每隔50-100英尺)”,将极大缓解交通十字路口的重压,甚至可以让行人频繁安全地横穿马路。总之诚如雷恩沃特所言:“有了无人驾驶,你可能再也不需要交通灯或明确人行道与公路之间的区别,城市将更多依靠数据。你可以看到城市结构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发生改变,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市。”

雄安的交通雄心

事实上,这与雄安新区的规划不谋而合。

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曾表示,雄安新区未来将实现以智能公共交通为主,无人驾驶私家车个性化出行为辅的出行方式,以此构成未来雄安新区的路网结构和空间分配模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把城市还给人,不再按照汽车尺度来设计城市和道路,而是按照人的尺度来设计。

这需要整个自动驾驶产业链集结待命。此前,科技部宣布将依托百度建立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Apollo开放平台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队”。如前所述,在与雄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天,Apollo第一届理事会也在雄安召开,据介绍,百度、博世、大陆、戴姆勒、福特、英伟达、奇瑞、北汽、一汽、金龙客车共10家企业成为Apollo理事会单位(整个Apollo生态合作伙伴规模已超过70家),将共同商讨城市无人车的发展,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并探寻可复制推广的无人驾驶示范模式。而Apollo无人车队在雄安的集体开跑,也为无人车在雄安的运营积累技术和经验。

雄安并未掩饰自己的雄心: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红绿灯,没有拥堵,拥有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再需要大量人力上路管理的城市。

事实上,倘若上述雄心得以实现,受益的地方不只雄安,还有整个京津冀经济带乃至全国各城市。

如今全球大约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城市化率预计可达70%,伴随城市化而来的,还有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环境污染等各种“大城市病”。

面对“大城市病”,雄安新区的建立,就是一个颇具气魄的“中国方案”,从过去集中资源发展超级大城市,转向发展城市群。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推进城市化同时,力求相对均衡的城市人口分布,以避免过多人口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力量将非常关键。犹他大学都市研究中心董事 Reid Ewing就将自动驾驶比作当年高速公路的兴建,就像高速公路的发达让“均匀扩建城市边界”成为可能,在Ewing看来:“想象一下未来,道路拥堵很少发生,你在无人驾驶汽车中可以卓有成效地利用时间,人们出行的‘广义成本’将大大减少。”

这或许意味着,自动驾驶能让不同城市摆脱对本地交通的强依赖,让这个时代真正核心的资源——人才,更自由的流动,这不仅能缓解超级大都市的压力,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让区域发展不均问题随之好转。

未来城市的样子

当然,人工智能对城市的赋能,不只交通一面,而是渗透进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篇幅所限,今天简述一下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对城市未来的影响。

先说前者,人机交互的历史就是一个逐渐告别冗余,交互难度不断下降的过程,而业内共识是,未来五至十年,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崛起,语音将成为人类与机器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譬如百度对话式AI操作系统DuerOS就能让人用最自然的语言,实现信息查询,生活服务,智能家居,出行路况,个人助手和知识教育等200多个功能的操作——或许在未来的雄安,人们可以用最直白的语言,通过与设备对话完成缴费、查询、购物、打车等日常活动。

当然,前提是这台机器认识你——这就得谈及另一项惠及城市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作为图像识别的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可以实现人脸检测,人脸对比和人脸查找。很早之前,百度就已将人脸识别在乌镇和武夷山等景区落地,通过人脸识别闸机提高游园体验及管理效率,还与寻亲平台合作,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比,协助家人快速找到走失者的救助信息。

可以想象,具备语音交互和人脸识别等AI能力的机器,会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便捷舒适,最直接的写照就是:当人们早已被各种密码搞得不堪其扰,未来的雄安或许将成为一个没有各种身份认证,没有各种烦琐程序的城市。我特别相信,就像“无现金社会”在中国的飞速普及(以及被其他国家各种羡慕),更具技术含量的“无密码社会”,也将在中国率先来临,它很可能就在雄安。

而你知道,中国令不少国外游客羡慕的,除了“出门不带钱包”,还有“夜里也敢出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也将渗入城市安保系统,进一步提高社会安全系数。

事实上,技术进步降低犯罪率的历史有迹可循。举个例子,八十年代的纽约犯罪问题非常严重,但到了九十年代,纽约犯罪率突然一路走低,甚至低于美国平均犯罪率——因为人类这个时候发明了网络摄像头,纽约率先开始大规模安装摄像头,极大提高了破案率,也让犯罪率得以下降。所以完全可以想象,当人脸识别技术得到完善,无异于在城市构筑了一张“数字天网”,这将大幅提高涉恐识别和预警能力,让城市更加安全。

总之在人们的共同期许中,已经走在全球城市探索前沿的雄安,有望成为全球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城市。

当然,人工智能与雄安有关,也与所有城市有关。我相信,就像当年电力革命在中国土地的星火燎原,雄安即将成为的样子,也是所有城市能够成为的样子。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