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国城市如何智慧崛起?

  点评:自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以来,智慧城市在中国可谓是如日中天,特别是一批、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后,城市智慧化建设蔓延到二线、三线城市,可谓遍地开花。当然,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下也有专家提出我国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应回归理性,不要盲目追求,要注意不要打着“智慧”的大旗,把智慧城市做成一个政绩工程。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国务院指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确实走了弯路。此语一出,立即引发各界关注,随之引发了类似“中国智慧城市到底应如何建设”的讨论。
  
  中国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从城市智慧化之初,就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要注重顶层设计,有人说要先制定标准,也有人说要有中国特色……种种观点不一而足。孰是孰非至今没有盖棺定论。中国城市要“智慧”已经是城市化大潮下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毕竟我国智慧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针对智慧城市这样一新事物,有争议是正常的。只有在摸索中前进,先打造一个可参照的范本,中国城市方能“智慧”崛起!这样看来,我们就需要多关注各地智慧应用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以下为正文——————————
  
  【智慧城市网】为了摸清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城市“智慧化”程度,明确城市智慧化所处的位置,找出与发达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差距,帮助管理者对整体建设过程及结果做出客观的评判,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新华网智慧城市频道将对首期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状做一次全方位的梳理。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2008年起浦东成为国内最早一个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区,到2011年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前瞻性探索,短短几年时间浦东智慧城市走在了试点城市的前列。浦东新区经信委副主任张爱平近日就智慧浦东建设创新发展历程,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理念与民生应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立足浦东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将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记者: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浦东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张爱平: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信息消费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应用体系、产业发展、环境保障为智慧浦东重点领域,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实施“3935战役”,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或更长的时间基本建成智慧浦东框架体系,达到“基础设施高度覆盖、产业发展高度生态、应用体系高度发达、民众生活高度和谐”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为新区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四个中心’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开放和谐的生态区”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当前浦东新区政府是如何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的?
  
  张爱平: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协同推进和智力支撑。为此,浦东新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及区长领衔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同时,依托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为智慧浦东建设提供参考。此外,还通过编辑《浦东新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简报》的形式,及时跟踪调研试点建设进展,凝聚各方共识。
  
  在运行机制方面,浦东新区在逐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政府和社会合作共建的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智慧投融资体系,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梳理智慧浦东建设的优秀案例,遴选政府、民生、社会应用优秀示范项目,鼓励和发动企事业单位、优秀领军人才积极投身智慧浦东建设,进一步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记者:请您谈谈2013年在试点城市的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遇到的问题。
  
  张爱平:2010和2011年,浦东新区连续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在2013年中国社科院牵头的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评估的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位列第二名,标志着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城市建设“浦东模式”。
  
  在基础设施方面,浦东新区基础网络建设水平已接近规划的五年目标,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十二五”以来,浦东新区通过着力推进城市光网升级、无线城市完善和配合市推进三网融合等三大计划,逐步形成了以“光网+无线”为主的网络体系,逐步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智慧浦东基础网络已架构基本形成。在应用体系方面,浦东新区已建成初具特色的智慧化应用体系,尤其是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很多以高效、惠民为特征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方面实施的一批信息化项目,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丰满,政府办公和为民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和精准,智慧浦东建设的建设成效已经被最广泛、最基层的市民所感知、体验和应用。在智慧产业方面,浦东新区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智慧浦东已成为推动浦东新区各大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浦东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上海市举足轻重的重要产业基地。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可持续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1)信息孤岛成为阻碍政府服务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础扎实,但以“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共享和协同难”为代表的政府协同共享问题突出,一些部门认识还存在误区,尤其是对信息化的“纯部门论”、“纯工具论”、“纯基础设施论”还很有市场,使得信息孤岛现象难以消除。(2)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已落后于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需求。公共交通难、能源消耗大等成为限制浦东新区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的重要掣肘。如何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有机融入更加智慧化、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理念,是浦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首要考虑的内容。(3)传统的民生服务模式成为制约市民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浦东新区处在上海这个拥有全国一流医疗资源的城市,看病难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医疗存在服务单一、医疗水平不高、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农村居民和地区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都有待满足和提高。让市民有幸福和归属感,很多民生服务,如医疗、养老等还需要更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4)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考验浦东产业融合创新水平。信息产业是浦东新区支柱产业之一,一直具有比较优势,但近年来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已现颓势,占上海市比重由2010年的54.5%降至2012年的48.3%,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迫使浦东必须尽快寻找到促进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发力点。
  
  记者:智慧浦东如何把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理念与民生应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张爱平: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了以人为本的惠民应用,只有真正实现惠民便民,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可持续性。因此,浦东新区以注重亲民和便民为出发点,重点加强卫生、养老领域信息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便民为民为核心的精细化民生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民生服务模式正逐步由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转变。浦东同时以试点创建为契机,突出“GOV2.0”理念,积极推动以智慧社区为核心的智慧城区样板工程建设,重点在陆家嘴、塘桥、周浦等街镇推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最贴近民众生活感知的智慧城市单元载体,激发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浦东新区以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核心,围绕先进制造、航运、金融、贸易等浦东新区的重点产业领域,提升信息化融合发展程度,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用联动发展和融合发展模式,为浦东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次腾飞”形成重要助力。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目标,实现智慧化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间的联动发展,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引导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不仅吸引更多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和企业关注浦东,更以智慧化的理念促进浦东新区相关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