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武汉雨季来临,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海绵城市:梅雨季来临,大雨不内涝

 

导语:武汉素有“九州通衢”的美称,自古以来交通便利运达八方。而作为一座因水而生的大城,武汉市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了水带来的便利,也承担着水带来的各种隐患。近几年,武汉市逢雨必涝、逢涝必堵,“到武汉看海”已经成为每年夏天的网络老梗。而对于一千多万武汉市民来说,生活的城市动辄积水成灾,是一件让人困扰的烦心事。武汉市区更因多处水涝被网友们调侃为“看海胜地”。

今年六月后,武汉已正式进入梅雨季节,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十五日天气预报显示,六月武汉降雨充沛,多雨天气将成为常态。面对可能存在的洪涝灾害,运用“智慧化的海绵城市”解决洪涝是当务之急。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政府牵挂的民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是指改变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统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让雨水落下以后,能够通过湖泊调蓄、绿化等‘留一部分’、通过排水管涵‘排一部分’,再通过净水系统‘净一部分’,减轻集中排水的高峰压力。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新一代的城市管理理念,都是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将智慧城市的智慧化理念融入到海绵城市之中,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对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和更好更高效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解决武汉洪涝灾害有很重要的意义。关注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以及灾害应对领域,对于解决武汉的洪涝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从宏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来分析,智慧工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把各种各样的集中或分布式的能源、绿色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协同起来,从而使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更加高效和智慧。使原来非常难于获取的监测数据和难于决策的控制参数,变得容易实现,并使海绵城市更好、更高效地发挥其在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在遇到应急灾害或事件时,“智慧工地”也有着自成一派的智慧解决方法。
从大数据的应用角度讲,智慧工地在信息的监测、收集、整合、分析、模拟、优化等方面有着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智慧化理念可应用在规划建设阶段的多个方面:对规划所需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分析,从而提供数据支撑;对规划建设方案进行模型模拟,优化设施组合、规模和平面布局;对各方案的效果进行直观显示,选取优化方案等。同时,在运行管理阶段,维护和管理的实时、科学和高效至关重要,而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其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可实现城市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的管理。

 

智慧工地通过温湿度监测能够提前分析到极端天气的现象。从而提醒建筑施工团队做好防范预警措施,避免灾害天气带来的伤害。此外,有其他应急事件突发时,平台中的应急指挥服务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形成应急指挥小组带来了便利,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该服务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办公讨论、协同会话、视频会议等功能。现场负责人可在第一时间以视频通话的形式将突发状况现场直播给小组其他成员,便于大家实时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快速商讨应对策略,发布指挥决策。从而降低信息流转壁垒,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以便监管部门及时响应需求,制定决策指挥方针,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的波及范围。

海绵城市建设与智慧工地跨界联合产生的积极效用远不止这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还需要结合更多有价值的先进概念和技术。我们将实现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对管网堵塞采用在线监测并实时反应;通过智慧水循环利用,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通过遥感技术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及时了解分路段积水情况,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实时监测,并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现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等等。

此外,建筑智慧化方面,可以通过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显示公共建筑水耗、能耗的排名情况。根据试点城市调查,建筑单位面积水耗最高和最低相差十倍之多,有的建筑由于设计和运维问题,水管出现了严重的漏损,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系统诊断出来。将水耗情况在媒体进行公开排名,有助于建筑管理和产权单位清楚的认识水耗情况,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对水耗最高的建筑进行强制性改造,明确控制性指标性和针对性措施,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水循环利用和用水效率得到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chengshizhuanlan/3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