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GIS地理信息系统面临“更新”难题

人类活动的信息80%与地理位置相关。地理信息系统(GIS)就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遥感航拍、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还原,对包括地名、境界等人文要素所对应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准确描述。如今,这个“第三只眼”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们的政府管理、投资、出行等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GIS的地位日益重要的今天,一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更新是否及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泉州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家级的试点工程,目前已在国土、公安、医疗等方面进行拓展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推出了公众版应用“泉州天地图”。但这张图如果要持续发挥作用,“更新”就是它不得不面对的必备功课。

泉州山美水库最近正在推动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是库区治理的老大难:库区周边有部分居民经常往库区偷倒垃圾,甚至“填库建房”。依靠人工巡查,偌大的库区难免顾此失彼。在得知泉州有一套GIS地理信息系统后,库区的管理者们眼前一亮,能不能通过GIS电子地图对库区进行实时监控?库区地形如果出现变化,能否在GIS电子地图中得到体现?

但深入了解后,结果却令人失望,别说是实时更新、实时监控,大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频率基本上是以年为单位的,更新频率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受限制。

“泉州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原则上1~2年必须更新一次,目前我们使用的这套信息已经是1年多以前的了,所以今年下半年就会进行全面更新。”泉州市国土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王惠佳告诉记者,泉州的相关地图信息,大多是由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该中心拥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福建全省的地图测绘基本出于此家。据该中心的谢副主任介绍,地理信息的采集难度极大,成本也极高。“测绘不是游览,以前,测绘人员要想绘制出一张地形图,需要把绘制地区的每个地点都走到,不论沼泽、高山还是湖泊,那时你才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困难。”现在,由于有了现代科技的助力,测绘工程采用了航天遥感、数字航空摄影、航空航天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测绘等现代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手段。信息搜集手段较之以往要先进得多,但成本仍是居高不下。

当前的技术、成本限制,使得GIS信息系统的更新速度难以加快,这就难免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比如道路信息变化,由于正处于高速建设阶段,我国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道路出现,有人估计每年地图内容需要更新30%~40%,如果电子地图还是只能维持以“年”为单位的更新频率,这就显得有点赶不上趟了。

面对如此局面,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由产业链上的多家公司协作共同完成GIS系统的更新。在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基本是GIS系统中的每一细分的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而国内基本都是一家公司包揽所有环节,如信息的采集、制作、销售环节。结果是每个环节上的企业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良性的分工与合作。只有在产业链上建立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形成整合优势,才能提供更优质、更“新鲜”的“天地图”。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planning/difangxinwen/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