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试水“智慧农业”

果农在温棚内将桃子装箱。

温棚内的番茄正在茁壮成长。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永宁就出现了“半面棚”形式的早期设施农业形态,虽然规模较小,但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增收方法。“半面棚”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1万亩的规模,并以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为主要棚型;2003年以后,逐渐被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所代替;2006年至2008年期间设施农业迅速发展,规模快速扩增至5万亩。截至目前,永宁县已发展设施农业11.01万亩,建成100多个设施生产点,其中万亩设施农业园区两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30个。对于永宁这个农业大县来说,设施园艺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但也让农民更加辛苦。

搞设施园艺,不是简单的做农活、卖劳力,还需要有技术支撑。从第二代温棚搭建至今,农户们自行探索的同时,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拥有良好的种植技术,但付出的辛劳比种粮食多得多。如何使设施园艺增产,让农民增收;如何突破技术围墙,减少农民的辛劳程度,永宁县正在探索之中。

在摸索中成为专家

韩继红今年51岁,在永宁县望远镇永清三队有两个温棚,和妻子一起操劳。在之前的十多年里,韩继红在银川火车站做装卸工,留下妻子一个人种着家里的6亩多地。2007年,永宁县在永清三队建了全国蔬菜标准园,一共有46个棚,因为要的人太多,韩继红没拿下。2010年,园区内又建了226个棚,韩继红家里拿下了两个棚,种起了西红柿。

没搞过设施园艺,韩继红和妻子也没有经验,卷帘不及时,温度控制不好,第一年种的西红柿没出来几个秧子,结的果实也小,根本没人来收,看着别人家的棚前停满了收购车辆,韩继红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不知道学,把种植看得太简单了。”第二年,韩继红请教了永宁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自己和妻子没日没夜地苦干,算是种出了成果,也有了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