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退出“十大拥堵城市”的背后

根据高德公司日前发布的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南京拥堵排名从一年前的全国第6位下降到第26位。退出“十大拥堵城市”,是南京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公交都市”,建设智能交通等一系列努力的结果。

原因分析

线网优化让市民出行条件持续改善

“以前开车过江上班,要提前两小时出门,现在坐地铁从柳洲东路至大行宫半小时都不要,以后就不用开车上班了。”4月1日,在地铁三号线开通的首日,家住江北明发滨江小区的王帅高兴地说。

2014年至今,我市共开通地铁十号线、宁天城际、机场线、三号线等4条地铁线,南京地铁轨道线网达到了225公里,车站121座,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四。三号线和一号线形成了双纵贯线的交通格局,南京地铁步入网状发展新时代。出行效率提高,让不少像王帅这样的市民放弃了开车,选择地铁出行。

“自地铁三号线开通以来,全市地铁客流量一个月内5次创下新高。”与此同时,沿线不少路段车流量都出现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北京东路和太平北路,从3月到4月,北京东路日均车流量下降了4.94%,太平北路高峰时期车流量下降了5.87%。机场连接线、井字形快速内环东线、长江大桥的日均车流量和高峰车流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轮渡、出租车为补充,这是南京打造‘公交都市’的发展理念。”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处相关负责人说。

“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地面公交是地铁客源的主要补给源。围绕地铁、有轨电车新线的开通,去年我市组织实施了新一轮的公交线网优化。对地铁无法覆盖的地区,除了普通公交线外,还推出了大站快车、定制公交、社区巴士等特色线路。据统计,去年我市共新辟54条、优化调整95条公交线路,延长67条线路服务时间,在与地铁无缝对接的同时,有效改善市民出行需求,地上地下“联手”,增强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目前,围绕地铁三号线,计划新辟、优化的47条公交线路,也正在陆续实施中。

此外,从去年8月1日起,南京全面实施了公交换乘优惠政策,乘客刷卡90分钟内换乘公交、地铁、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优惠0.4元/次,有效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可谓地上地下再次“联手”。

在绿色出行中,公共自行车也是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截至去年,全市共设立556个服务点,投放15900辆公共自行车,覆盖河西、仙林、江宁、浦口、溧水等区域,办卡9万余张,日均使用达6万人次以上。河西、江宁、仙林等地区的公共自行车实现市民卡刷卡“一卡通”。地铁2号线汉中路沿线可以租赁公共自行车后,该路段和中山东路的车流都出现了小幅下降。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根据车流监测数据,4月10日,有5.5万辆机动车从这里经过,5月4日已下降至5万辆。6月份主城区将全面布点,二季度我市将在主城区增加100个自行车服务网点,投放3000辆自行车。

智能交通让出行效率再提高

根据路口车流量,为公交车延长或缩短信号灯变换时间;出门用手机看看路况,选择更加合理的出行路线,以免给道路添堵……不断加快的智能交通建设,让市民的出行效率更高了。

去年,我市新建了河西大街、奥体大街等7条公交专用道共20公里,青奥会期间设置119公里青奥专用道,其中共享公交专用道65公里。目前南京已有公交专用道59条、182公里。今年我市将新增60公里公交专用道,包括大明路、安德门大街等。

为让公交专用道上的公交车跑得更快,引导更多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我市在河西269个灯控路口进行联网控制,实现公交车优先通行。公交车都装有定位系统,当车快到达十字路口时,信号灯可根据路口车流量,为公交车延长或缩短信号灯变换时间,使其更快通过。经测算,公交车辆交叉口停车时间平均减少15%,公交车辆停车次数降低30%。今年江南4区687处的信号灯也将联网,全部实现公交优先。我市还将新增150台移动和30套固定抓拍系统设备,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监督管理。

另外,我市在城区安装了230块电子站牌,看看站牌,就知道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今后,我市有条件的公交站亭都将安装上这种“聪明”的站牌。

不久前,市交通运输局研制开发的“南京e交通”手机软件经过大半年的测试也正式上线了。内容涵盖公交、地铁、公路、铁路、航空等票务或动态实时信息查询。市民通过“公交换乘”“实时公交”“地铁查询”等栏目可以实时查询要乘坐的公交车何时到站,地铁公交如何换乘等;通过“公共自行车”栏目,可实时查询网点是否有车可借,有无空位还车;开车出行的市民则可通过“路况截图”等实时监控功能,及时避开拥堵路段。

停车管理打通“微循环”梗阻

新街口地区,老旧小区、商业网点众多,人流车流密集,过去每逢高峰必堵,但现在路过的市民发现,出行明显顺畅。“路幅并未增加,交通得以改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街巷‘微循环’畅通起来。”市停车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去年5月起,针对该地区街巷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市城管、交管部门会同街道,对每一条街巷支路停车需求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合理划设车位、设置专人管理、对周边居民停车实行错时包月优惠等措施,使该地区停车秩序显著改善,“挡道”的少了,拥堵情况下降五到六成。

面对机动车使用量的激增,城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停车管理架构,对车辆违停严格执法覆盖到末端,街道城管也可以贴罚单,改变了不少驾驶人的停车习惯。“过去,在街巷支路随意停个车办个事挺正常,现在不找个车位心里就不踏实。”私家车主林先生说。

“停车是交通的静态环节,停车管理不但管开车人怎么停,也在引导车辆流向哪儿。”市城管局副局长靳楠介绍,2012年起,南京拉大区域间停车收费的差距,大幅度提高新街口、夫子庙、鼓楼等中心区域的收费标准,合理分流城市核心区域车辆向路外停车场停放、向非中心城区停靠,许多开车人“能坐公交地铁,尽量不动车”,有效缓解了闹市区拥堵。

据悉,城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停车智能化管理,推动全市停车信息系统联网,通过诱导系统合理分流车辆寻找车位停放,减少扎推停车引起的交通梗阻。

未来规划

到年底, 公交出行还要实现这些目标

2015年,南京退出全国“十大拥堵城市”排名。未来,南京在进一步加强绿色出行、公共出行方面,已经推出一系列规划。其中部分目标将在今年底实现。

公交专用道总数达210公里以上

公共自行车新增540个站点、1.7万辆车

城区万人公交车保有量17标台

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50%

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公交车总量60%

公交信号优先新增江南四区687处

公共交通群众满意度达83%以上

市民感受

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

“以前我让儿子开车送我上班,每天早上从下关开到夫子庙,至少要1个小时。”说这话的是家住下关小市新村的于大妈,她儿子在江宁一所高校当老师,母子俩每天6点不到就起床,7点从家出发,只有这样儿子才能赶在9点前到校。

4月1日起,随着地铁3号线的开通,于大妈母子俩再也不用7点出门了,从小市站到夫子庙,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她儿子也不用再挤早高峰了,出家门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地铁站,一路飞驰到江宁。

“坐地铁省钱又方便,更不会堵车,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只有双休日时才会开出去。”于大妈笑着说。

公共自行车进入新街口,也改变了市民程先生的出行方式。程先生住在龙江,以前他上班基本靠私家车,从家开车到单位,一路走一路堵,没有三四十分钟到不了。如今,程先生每天在家楼下取辆公共自行车,骑到公司附近把车还上,再走十几分钟就能到单位。“骑车加步行时间与开车时间差不多,我锻炼了身体,还省下了油钱。”程先生笑着说,现在他只有在下雨天才会开车上班。

四通八达的公交车、准时快捷的地铁、方便灵活的公共自行车,市民选择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公交专用道虽然能提高公交车的速度,但只有个别道路才有,建议在全市主要交通要道多设专用道。此外,部分公交专用道挤满其他机动车,公交车根本快不起来,建议加大早晚高峰时期的管理力度,让专用道更“专用”。

还有市民建议,在主城区多增加公共自行车,只有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才能吸引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chengshizhuanlan/2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