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这些日子,"智能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热门流行语了。像所有的流行语一样,没有人真正知道它的确切意义,那就让我来冒险给它下一个广泛的定义吧!智能城市是能够应用技术提高效率、努力改造自己、提高为市民和游客服务质量、采取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城市。
毫无疑问,智能城市的承诺是相当大的。随着智能城市的建设,下列众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交通拥堵和其在污染、压力水平和城市可及性方面的负面影响;
·垃圾分类和日益广泛的废物管理;
·公共交通效率和透明度;
·紧急通告;
·事后紧急救援;
技术能够应用于城市建设的例子并不多。也许你会注意到连通性能够实现大部分的城市服务,但问题是,当谈到连通性,城市几乎不知道它会带来的风险,也不能控制它所提供的信息。
不可否认,智能城市"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应商(IBM、泰利斯公司、思科等)推动发展的。供应商开辟了特定专业领域,将其开发的垂直应用程序应用于城市建设,有时还涉及整体或部分项目的融资,通过获取商业证明,将其转卖给其他城市。因此,大多数智能城市项目都是以应用程序为起点,通过自上而下的构想形成的。
这种自上而下的构想方式存在一个问题:缺少对城市需求和优先项目的基本了解。项目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解决方案的存在和供应商的推动,而不是因为城市的迫切需求。那么反过来,这就会导致功能和技术筒仓的增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IT资源上产生巨大的浪费。
下面让我来举例说明一下。Smartville是一个中型城市,它的交通问题亟待解决。Smartville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商议,决定采取实时交通路线选择和交通流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除了一些必要的土木工程,所有道路还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产生的交通信息需要进行实时整合汇总,城市会把这个工作外包给移动运营商来做。落实到位的专用计算资源能处理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并把信息和建议通过信息板或者位置触发短信发送给驾驶人员。
随着项目的实施,Smartville总结得出:因为地震风险的存在,城市需要建立应急服务机制。这项服务机制会给市政府提供路况信息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情况的信息,并在紧急情况下根据基础设施的数据,向市民提供实时信息、逃跑路线和安全区域。当然这项服务也依赖于传感器,只是传感器的种类不同、位置不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系统实现整合汇总,再通过专业IT资源进行分析处理。
Smartville已建成两个功能性筒仓。筒仓很可能使两个项目的经理永远不会一起工作,或遇见对方。重复的网络系统、IT资源和创建的数据筒仓,使数据不可能跨越两个项目的数据流,尽管这种数据流动是有益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资源,并不是最好的功能结果。这可能听起来像一个有意为之的、无希望的、虚构的情况,但通过与许多城市的非正式讨论,我发现这种情况确实大量存在,并且很少有例外。
这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今天创建的一切明天就很难利用。所以在城市还没有陷入这种困难局面时,要确保它能够理性地进行建设。在我看来,城市应该:
·评估并优先考虑城市和市民的需求;
·评估现有的或设想中的连接方案,帮助解决需求;
·检测资源(基础设施、IT、人力等),提供解决可识别需求的动力;
·按优先顺序开发服务,持续注意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分配的资源。
基础设施资产的复用性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但大多数城市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它们认为运营商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智能城市服务的连通性需求,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智能城市应用程序对实时性要求越高,网络性能就越重要。特别是当运营商专注于提高下载速度时,应用于城市建设的程序则更需要提高上传能力、降低延时性;
·私人运营商并不关注普遍存在的资源配置,至少不会关注有统一质量要求的资源配置。他们认为资源配置应该有利可图,并且只需投资一个"开放服务"地区即可。不过,作为一个城市,有选择地向特定地区提供服务并不可取。
除了考虑有效的网络解决方案,还要考虑成本的问题。私人运营商的批量运营模式相对粗放,他们热衷于签订重复和多余的合同,不断开辟独立的服务领域。对他们来说,每一个点对点的连接都会带来利益,随着传感器需求的增加,终端的数量一定会爆炸性增长。然而对城市来说,和这样的合作伙伴合作可能不会推动城市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下面两个选项只能二选一。要么运营商意识到他们需要对不同城市提供完全不同的定价模式(一般是机对机通信),并快速开展这一定价模式;要么城市想办法把IT基础设施的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欧洲大多数城市,以及美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积极部署他们自己的电缆基础设施,或者是和运营商建立公私合作关系,以保证他们以合适的价格配置基础设施,获得低水平的访问权限。
记住,一个无线网络是在边缘配有无线接入点的有线网络。市政府如果获得了对普遍存在或将近普遍存在的光纤的低水平访问权限,就能确保调度他们需要的任何传感器网络,而不用每次都付费访问。传感器可能不是蜂窝式的,这是一件好事。传感器不是蜂窝式,反而能更好的与其他类型的无线交通集合一起工作。
智能城市运动仍处于初始阶段。我们不能忽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