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教育:站在云端重构物联网教育

  【智慧城市网】“目前大部分高校物联网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理论知识培养上,在实践环节更是缺乏和产业的实质性对接,设置的物联网实验室也大都是在原有单片机、嵌入式实验环境上搭建起来的,缺少“物联网”的针对性设置,缺少云计算、大数据等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姚建铨院士在工信部CSIP物联网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仪式上对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质疑。
  
  趋势之下,此物何处安放
  
  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至今,物联网已经成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被誉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与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焦点。专家预测,2016年之前,全世界估计会有60亿物体接入网络。如此庞大的数量决定了它必然要由一个大规模的计算平台作为支撑,传统的硬件架构服务器将很难满足数据管理和处理要求。而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用于海量数据处理的计算平台,采用云计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联网的运行效率。可以说,如果把物联网比作一台电脑的话,云计算就是它的CPU。
  
  在近几年云计算在我国快速发展与应用的推动下,物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无疑,2013年至2020年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期。
  
  云端之上,物联网人才何去何从
  
  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无锡为例,无锡到2015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仅无锡需求就如此之高,全国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面临着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关注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设了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将物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然而目前高校中普遍开设的是“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偏重基础学科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底层课程太多,而针对物联网本身特点的设置较少;这些高校本身又缺乏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教育经验,导致“产出”的毕业生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就我国目前从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人员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物联网知识教育。物联网产业正面临着“去有处,来无源”的尴尬境地。
  
  作为专注于前沿科技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慧科教育针对这一现状,联合政府机构、高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制定全新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标准和行业人才规划,将云计算、大数据及前沿物联网应用领域技术引入物联网教育,全面模拟物联网的实际应用环境,真正做到了以实用为导向的物联网教育。通过这一创新,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物联网产业的实际应用与开发环境,以确保教育与与行业需求相吻合,将物联网行业应用贯穿在软硬件配备、课程模块划分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符合物联网行业人才标准,胜任行业相应岗位。
  
  以物之名,聚焦三大主流应用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抢滩”物联网产业,关键靠人才。身处“云物”缭绕的时代,必须针对物联网重构现有教育模式,才能为人才找到来源之所,为此“物”找到安放之处。
  
  已有三年云计算成功教育经验的慧科教育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积累的成熟的课程体系以及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在物联网的不同应用领域里有所深入,将专业聚焦到智慧城市、车联网、可穿戴计算三大全球物联网产业应用方向,有针对性的增设智能建筑与合同能源管理、智能交通ITS技术可穿戴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等领域相关应用性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增设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师资、实验室搭建以及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和产业界充分对接,培养产业界真正急需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保障未来高质量就业。
  
  站在云端重构物联网教育,是产业发展和配套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就像姚建铨院士说的那样:“物联网教育事业的推进不仅需要政府科技政策与教育制度的引导与支持,更需要像慧科教育这种企业的参与,真正把政、产、学、研、用做到实处。”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