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何建坤:生态文明与低碳城市建设(视频)

  【智慧城市网】2013年6月17日,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生态城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本土特色”、“高端规格,大众参与”的思路,通过“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立足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的靓丽名片。此次论坛将通过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光明论坛、低碳城规划论坛、碳交易论坛、低碳产业论坛等五个分论坛,以及深圳绿色低碳实践成就展、低碳技术和产品交易展等活动,使本届论坛成为国际低碳发展思想、论点、经验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盛会。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各地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大潮流之下,“绿色低碳”正准备出发!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演讲视频 

  《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网站——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作为论坛主办方指定媒体,对本次总结会进行了全程的网络直播。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发表演讲,以下为速记内容。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 何建坤

  何建坤:各位嘉宾,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低碳城市建设的一些想法。现在我们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这是我国顺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战略的选择。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无节制的消耗地球的资源。同时也过度地占用了地球的环境空间,实现了当前的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当前,全球既面临着矿产资源的日趋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当前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的生态危机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当前要应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危机,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就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潮流。所以在这样一个潮流当中,我们党“十八大”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所以低碳发展的理念也就成为我们当前城市化过程当中的一个潮流,建设低碳城市也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的着力点。我们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化的进程也标志着产业的聚集和人口的聚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是,由农村向城市的过渡,也必将带来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同时能源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也会日益的深化,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城市的布局、居住和交通方式等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旦建成,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难以改变,具有技术上的锁定的效应。所以我们城市化的建成一定要避免沿袭发达国家所走过的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高能耗和高碳的模式,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引导城市化建成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出我们中国特色的新型的城镇化的道路。
  
  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新就要新在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在这一过程当中,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就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根本的一个途径。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强调资源的节约和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所以,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兴能源体系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的标志和特征。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标准,但是每一次的工业革命它根本的特征都应该是能源和动力的革命,正是因为有了新型能源体系的革命,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节约式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应该是蒸汽机的发现所带来的用煤炭取代木材的蒸汽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工厂的规模化生产,也催生了铁路运输,新型的运输的方式,大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的标志应该是电力等方面的二次能源的使用,从事带动的工厂机械化和电气化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同时,由于石油代替煤炭,产生了燃气、内燃机,带动了汽车、飞机等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使经济社会又发生了节约式的变革。当前正在酝酿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的网络互相融合的一场革命。它可以带动分散式的,或者说定制化的数字制造的发展和个性化的消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这样一个革命,相应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代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将不再依赖地球的有限资源,而在能源开发和使用过程当中,也与自然相和谐,不再占用我们自然的环境的空间。
  
  可是,我们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也面临严重的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的形势。当前我们资源依赖型、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城市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非常明显。2012年,我们能源的消费总量超过了36亿吨标准煤当量,其中85%是在城市消费,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的排放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1/4。但是我们增长的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的增长速度。2005到2011年期间,我们新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了世界增量的60%,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我们煤炭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量的45%。2005年到2011年新增煤炭的消费占了世界煤炭增量的68%,我们石油增量的消费占了世界增量的47%。所以我们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能源利用的过程当中,单位能源消费所产出的经济的效益是相对比较低的。我们2011年经济的总量超过了日本,大体和日本相当,但我们的能源消费是日本的4.3倍,在2011年,同样我们能源消费的总量和美国相当,但美国的GDP的总量是中国的2.5倍。也就是说,我们产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日本的4.3倍,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所以我们在提高能源产出效益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另外,我们城市化过程当中还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的紧缺和大气、环境污染的局面。
  
  我们现在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样一个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形势,它主要的来源也是由于快速增长的化石能源的生产或者消费。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氮氧化物、PM2.5这种常规污染物的排放,70%以上是来自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今年1月份,京津冀地区长时间的雾霾天气,PM2.5的排放当中一次颗粒物夏天的50%,冬天70%来自化石能源的消费,PM2.5中,对人体最有害的重金属含量当中,40%到75%也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的消费。我们国家由于煤炭的开采量不断地增加,远远超出了我们科学产能供应的能力,造成煤炭采空区塌陷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0平方公里,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的破坏。
  
  所以,我们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既是世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变革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的需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谐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也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的消费。所以全球要实现控制温度提升不超过2度的目标,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要减半,到本世纪末,全球要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的中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展低碳城市的建设也是顺应世界的历史的潮流。
  
  但是,我们当前的发展方式仍然是在沿袭发达国家以高的能源消费为支撑的追赶式的发展方式。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很可能超过欧盟和日本,而向美国的高碳模式看齐。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城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大体在10吨左右,相当于欧洲和日本峰值时的人均水平,照这样的趋势下去,2020年,我们很多的城市就会要达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接近15吨的水平,向美国的高排放模式来看齐。
  
  所以,我们低碳城市建设要统筹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型转变,要避免形成在沿袭资源依赖型的高碳发展路径下,只能采取局部低碳措施的这样一个模式,我们低碳城市的建设的核心是要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城市的发展必须改变当前过度依靠增加投资、扩充重化工业的产能为主要驱动的方式。这样的驱动方式只能拉升能源的消费和增加碳的排放,要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内涵式提高的这样的一个增长的模式。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盲目追求GDP的增长的速度,一定要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高碳、再低碳的传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模式。现在盲目追求GDP增速也仍然是很多地区首要的发展的目标,在当前我们缺乏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增长点的情况下,只能是扩充高能耗的产业作为支撑,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的这样一种发展的方式。很多地区也都制定了5年GDP翻番的规划,每年的投资接近当地GDP的水平,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业产能的扩张,将会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控制在“十八大”提出的GDP翻一番,年均7.2%左右的增速,这个科学合理的水平上。过高的GDP的增速会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过低的GDP增速也不能解决我们发展的需求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增速和质量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调。要协调经济发展的收益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代价,要找一个好的权衡。我们低碳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要统筹结构性的节能和技术节能,我们要大力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益,避免形成在持续强化高碳结构形态下,逐步寻求低碳发展的格局。因为我们国家产业结构是一种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工业部门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一般不超过1/3,我们中国70%的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在工业领域,而其中的高耗能的原材料的生产领域占了50%。所以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大幅度降低单位GDP能耗有很大空间。
  
  刚才我们谈到,我们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益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的差距不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方面,我们在技术的能效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10%到20%。至于经济效益几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产业结构和我们产品的增加值率低,在价值链的低端,所以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我们产品的技术的等级和我们产品的增加值率的提高,这是我们低碳城市建设当中的核心的内容。
  
  同时,我们低碳城市的建设要统筹城市的布局,和社会的消费导向,促进低碳社会的建设。我们一定要避免沿袭发达国家只能在宏观、高能耗和高碳的格局下,寻求具体设施和单项技术低能耗和低碳的被动局面。因为很多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绩优的一些城市,在它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宏观高碳的格局,再向低碳转型,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中国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技术的锁定效应,要用超前的部署和超前的规划,我们在城市化过程当中也要统筹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要促进城乡一体化,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避免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沿袭城市的高碳的这样一个模式。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越来越富裕,冬天供暖,夏天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农村,特别是北方,很多的供暖都是煤炭的分散的利用,既不能除尘,更不能脱硫和脱硝,会对环境带来非常大的污染。所以我们城市化过程中要统筹城市的建设,和农村社区的建设,要为农村提供优质的能源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迈进。
  
  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城市建设的低碳化和智能化,两者要互相促进。智慧化的城市建设能够提高我们的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的运行效率。有利于促进低碳的发展。而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和分布式能源在社区的共享。所以,智能化和低碳化两大趋势的结合,是我们当前城市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两者的结合也会推动由化石能源为支柱的高碳体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能源体系转型的革命性的变革,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一个趋势。
  
  我们特别要提出的是,低碳城市的建设一定要统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发挥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协同效应,争取两者的双赢。而且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之下,全球的低碳城市的建设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竞争力的这样一个机遇,也是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形成一个新的挑战。每次在革命性的变革到来的时候,一个国家抓住了机遇就能够顺势发展,如果抓不住世界浪潮的机遇,那么不管是国家还是城市,就会落后和被边缘化。在清朝,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我们国家没有抓住机遇,当时我们国家GDP的总量占世界1/3左右,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都落后了,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GDP的总量只有全球的1%到2%。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现在大概是世界的10%,也成了第二大经济体。当前,在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的浪潮当中,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如果我们抓不住机遇,我们还有可能重新落后,或者被边缘化。我们抓住机遇,我们就能够顺势和平崛起,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所以,我们要进行低碳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就要统筹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各级领导观念的转变,切实要把加强生态文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要放在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的前位,一定不能低碳的规划都是原有规划的简单的整合、叠加,只把低碳作为辅助或者是点缀,一定要把它作为我们城市和地区发展核心的指导的思想。
  
  所以,我们加强低碳的城市建设,要制定明确的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进程,逐步实行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尽早达到峰值。现在我们东部很多地区都在探索研究和制订二氧化碳的排放哪年能够达到峰值。北京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2007年已经达到峰值,但由于人口增长比较快,总量还没有达到。上海市已经制定2020年它的化石能源消费的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最后可以进一步下降,向真正的低碳和零排放的目标前进。所以我们现在在进行的低碳城市试点当中,探索低碳的这个最终目标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当前,我们要走向这样一个低碳路径,首先要促进我们产业的转型,要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一定要率先达到峰值。因为城市化过程当中,交通和建筑能源消费还是会适当的增加,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使工业部门率先到峰值。
  
  而从全国来看,由于区域的不平衡,东部地区一定要率先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要在全国起到表率的作用。而且,我们也有这种条件和产业转型的机会。我们因此要明确低碳发展在国家和地区总体发展战略中的战略的定位,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加强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在本世纪前10年抓住了世界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取得很大成效。未来10到20年仍然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是这个新的机遇期是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期。利用这个机遇期,我们只有从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高碳的发展模式转为到创新驱动型、内涵提高的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上来,我们才能够打造在世界和平发展过程当中的核心的竞争力和我们的竞争优势。全国正在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已开展5个城市和2个省碳市场交易的试点,深圳市也是首批碳交易的试点,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我们城市的低碳的发展,也是为全国探索一个新的途径。
  
  当前在世界范围之内,全球低碳发展的潮流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也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加强技术的引进和项目的交流。在全球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借助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的技术条件,有助于促进我们低碳城市建设,同时提升我们城市的国际的形象和在未来的国际城市发展当中提升我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深圳市也有望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城市建设当中做出我们自己的特色。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