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信业“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日前,由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规划中20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通信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地位更加突出。
  
  通信业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时期,省通信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使安全保障能力与监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确保了通信行业持续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宽带用户迅猛增加,业务收入和总量及固定资产持续增长,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
  
  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省通信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资源共享、融合创新、深化普及、保障安全”的原则,构建“智慧吉林”战略部署。促进吉林省通信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领域发展。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积极、更关键、更重要的作用。
  
  按照省委、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省通信业稳步推进“智慧吉林”战略。深入推进“宽带吉林”、“无线吉林”、“数字吉林”、“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应用示范、长吉图通信一体化建设、农村通信现代化、应急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绿色通信等八项重点工程。着力建设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通信网络。提升服务“两化”融合、“三化”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为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作出通信业应有的贡献。
  
  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通信业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具有技术起点高、产业链长、渗透性强、引导效果明显等特点,是推动吉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吉林省信息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为加快推进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优化配置公共资源,不断提升全省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吉林省通信行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理念,积极开展3G网络建设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TD-SCDMA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通信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1.行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1)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宽带用户增幅迅猛。“十一五”末,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00.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95.2万户、移动用户1805.4万户(2G移动用户1704.0万户、3G用户101.4万户),移动用户数是“十五”末的2倍。全省电话普及率达87.6部/百人,较“十五”末增长38.2%,高于中部平均水平。固定互联网用户285.9万户,是“十五”末的4.3倍,网民数达906万户,宽带人口普及率达到10.4户/百人,在全国排名第9位。
  
  (2)业务收入、业务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末,电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1.6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46.5%,年均增长6.1%。“十一五”期间,电信业务总量累计达2298.5亿元,较“十五”增长195.4%,年均增长18.2%。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96.6亿元,年均增长10.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
  
  (3)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覆盖全省、技术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建成。“十一五”末,光缆线路长度达18.8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达837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达334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362万个,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760Gbit/s,移动电话基站24232座。3G网络建设速度加快,3G基站已达7037座,覆盖全省各县(市、区)及68%以上的重点乡镇及交通干线。
  
  (4)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村通电话工程成效显著,实现全省行政村和1353个自然村通电话,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率达到100%。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能上网”,行政村宽带村通率由“十五”末的35%提高至85%。开展“信息下乡”试点,建成乡信息服务站623个,村信息服务点2068个,乡信息库354个,村信息栏目2568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务网络。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
  
  (1)行业对社会经济的辐射倍增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新兴网络经济通过对基础平台、各类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在应用提供,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聚集企业与产业链的形成、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等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吉林省电信业增加值累计超过36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1%。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达到495家,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加速发展,全省使用IPv4地址数333.2万个,互联网域名5.8万个,网站数量达4万个。新兴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延伸了电信产业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行业辐射作用增强。
  
  (2)信息通信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突显。“十一五”期间,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建设、企业信息化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蓬勃发展。通信行业与农业、公安、电力、教育、水利、金融等部门密切合作,建成了“12316”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平安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高考监控系统、电力公司移动电力系统、“长春数字读书港”、“长春市交通短信平台”等一批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了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通信惠及民生,资费综合价格水平较“十五”末下降50%,全省移动电话通话时长3100亿分钟、固定本地通话量870亿次、发送短信700亿条。
  
  (3)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基础通信业进行了新一轮重组,形成三家全业务运营企业,市场的有效竞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组建的电信、联通、移动三家企业分别与省政府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有效推进了通信行业的转型进程,增值、数据等业务领域渗透更加深入,数据业务占电信业务收入比重已超过17%,融合型新业务发展加快。长春市和吉林市电话号码升至八位、珲春和梅河口长途区号取消、通信网络优化升级等工作成果显著,实现延龙图通信资费一体化,为建设图们江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一体化奠定网络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4)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深入推进,长白山名胜风景区、长吉高铁、哈大高铁等重点场所的共建共享力度不断加大。2128个基站实现共建,共建比例达35%,共建传输线路4536公里。其中,长白山名胜风景区115个基站实现共建,共建率达到95.5%;共建光缆102公里,共建率达到100%;电力共同引入59公里,共享率达到100%。在长吉高铁、哈大高铁无线网络工程333个基站中77%实现共建。
  
  (5)节能减排降耗成绩斐然。通过采用各种新型软硬件技术,通信网络效能获得显著提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明显,带动了低碳经济发展。其中,仅2009年,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实现节约电费883万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单位耗电量降幅超过10%,全年节约电费2400万元。
  
  3.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1)互联网行业管理不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日益深化。进一步明确了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管理的职责,强化了互联网接入管理和手段建设,与互联网相关管理部门建立了吉林省互联网网站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理顺了工作流程。完善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技术手段建设,加强监测、防护和管控,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支撑保障及对地方的服务能力。通过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系列活动和整治互联网、手机淫秽色情、治理垃圾短信等专项工作,净化网络环境,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在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处置中贡献显著。“十一五”期间,通信行业应急预案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应急队伍的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印发了《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加强应急通信工作的实施意见》,采用企业分片包干形式,把应急通信管理工作延伸到市(州),初步构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在2008年援助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国庆60周年、2010年吉林省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历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中,确保了重要通信畅通,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4.监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通信行业情况,相继出台了《吉林省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吉林省通信行业互联互通管理办法》、《吉林省电信设施共建共享管理试行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监管部门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
  
  (2)行业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建成了行政审批电子管理平台,简化流程和申报材料,实现了行政审批的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公开化、常态化管理。用户权益保障体系体制日趋完善,电信用户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3)电信服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十一五”期间,电信服务监督管理不断强化,“监管为民”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以治理电信用户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建立电信服务申诉、举报、拨测等多渠道发现问题机制,并结合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工作;开展交换机计费检测,拓展检测项目,强化了对交换机计费准确性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电信用户合法权益。
  
  (4)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行业发展环境获得改善。“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吉林、白山、梅河口、德惠、双辽、榆树、敦化、抚松等区域通信业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的目标,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难、共建共享难、与城乡总体建设不同步等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