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东城搭建术—信息管理成品牌

  仅仅两个月前,小王和朋友到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步行街购物还在为找不到停车位而苦恼。如今,小王可以直接在网上预订车位,来到王府井直奔停车场即可,再也不用围着胡同绕圈找车位。

  让小王获得便利的是今年7月初开始推行的王府井智慧交通停车系统。系统通过整合王府井商业区东方广场、新东安广场、北京市百货大楼、北京饭店等六家大型停车场、2000余个车位,提高了区域内70%的可开放停车位流动率,缓解了王府井商业区停车难问题。这里仅仅是智慧东城建设的一个缩影。

  “王府井商业区作为旅游景点是我们熟知的东城品牌,”东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下称信息办)主任倪东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如今,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了东城区的品牌。”

  今年7月初开始推行的王府井智慧交通停车系统仅仅是智慧东城建设的一个缩影。

  信息化基础

  东城区为信息化建设盘算了很久。两年前,在东城区制定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信息化专项规划也正式启动了。2011年8月,信息办正式编发了《东城区信息化发展战略(2011-2030年)》(下称《发展战略》),基本确定了智慧东城的建设框架。自此“城市管理精准可靠、公共服务优质便捷、服务经济集约融合、电子政务协同高效”成为未来20年智慧东城的发展目标。

  为了进一步落实智慧东城建设,信息办还相继编发了《东城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制定了智慧东城五年行动计划,东城区率先成为在北京市提出三级信息化规划的区县。“我们希望通过实施‘2106计划’(两个基础设施、十项重点工程、六项保障措施),将未来五年的具体工作一一细化落地。”

  这些规划做起来并没那么容易。起初,信息办邀请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以及一家IT公司共四个单位共同协助制定规划方案,然而经过几轮方案讨论后还是无法确定该由谁做。最终,经过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的共同讨论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其高定位的规划和丰富的经验中选。

  如何找准规划定位同样是个棘手问题。原因很简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难以想象。信息办为此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吸取了160多条专家建议,征求了80余项区属部门意见。随后又对东城区管辖单位、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信息化负责人做了实地调研和访谈,最终形成了12份专项调研报告,全面掌握了东城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以及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设想。

  经多次讨论修改后,2011年3月31日,信息办组织了一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参与的专家评审会,通过了对《发展战略》的评审。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东城区与运营商紧密合作。今年4月,东城区和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签订了“智慧东城无线城市”战略合作协议。8月,又与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签署了《共同推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推进东城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数据平台上,东城区也做了很多准备。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全区基本形成了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建设,互联网统一接入,公共服务统一开展,安全统一管理实施的集约式建设和管理模式。相继建设了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和网格化云服务平台,承载了全区服务器和网络的安全设备、空调设备、UPS设备、EPS设备近500台。”

  虽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东城区功底深厚,但如何全面建设智慧东城依然是一项巨大考验,同时也是倪东思索的问题。

  智慧搭建

  王府井智慧停车系统的实施为居民寻找停车位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东城区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旅游、电梯安全和路侧停车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智慧应用的探索。

  王府井、前门、南锣鼓巷是外地游客逛北京的特色商业街区,从前游客想要了解这里的游览信息往往是通过网络和纸质宣传品。如今,旅客们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在这几条街区搜索名为“VisitBeijing”的Wi-Fi热点,免费下载旅游信息,或者通过蓝牙搜索热点实现自助伴游,还可以通过“摇一摇”为自己推荐饭店、商店等等。这一切得益于信息办和东城区旅游委在北京市率先推出的旅游信息自助公共服务系统。

  网格化管理模式被视为东城区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早在2004年,东城区对网格化城市管理就进行了探索并成为其他地区学习的模板。六年后,东城区又将网格化延续到了社会服务管理,如今全国各地到信息办参观学习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项目的人员已达300多批次。

  “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新型支撑体系是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特点。在创新划分社会网格的基础上,形成了云-网-格相联的“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在建设之初,按照三级平台的模式,每个街道需建设一个信息化支撑平台,那么东城区17个街道意味着要建17个平台。反复思考之后,倪东提出了利用云平台技术实现街道平台统一建设,这样不仅解决了花销大的问题,还对各部门进行了资源整合。“不知道别人如何理解云,我认为云的核心其实就是资源整合。”倪东说。

  在智慧东城五年行动计划中可以看到,东城区将在社会服务管理、数字商业、旅游、社区等领域建设智慧城市。如今,社会服务管理和旅游项目已经全面铺开,而在其他领域的项目应用也进展顺利。

  例如,东城区正在建设的路侧停车场物联网应用项目通过在车位下方埋设地磁传感器采集车位状态信息,实现对路侧停车泊位的实时监测。当司机把车辆停在车位上,地磁传感器能自动感应车辆的到来并开始计时;待车辆离开时,传感器会自动把停车时间传送到中继站进行计费。收费时管理员一按POS机,就能打出收费条来。目前东城区已在4条路、130个车位完成项目建设,从试运行情况来看,地磁传感器系统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试运行路段的停车泊位使用情况。

  在电梯安全上,电梯运行安全检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被列为“感知北京”示范工程,在试点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东城区将新增安装1400余台。

  东城区能够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东城区政府持续努力的结果。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阶段,其推进过程并不像所呈现出的效果那样美好。

  东城区信息办主任倪东说:“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东城区的品牌。”

  难题犹在

  信息化基础是智慧东城建设的一大优势,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同样不含糊。

  智慧东城建设中面临的首要挑战是部门间资源整合以及部门间的协同。一个项目的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各部门之间除了信息交叉之外,部门间的协调也是困难之处,尤其是当试点项目的新观念撞上传统观念之时。

  “东方广场有自己固定的停车位,当我们跟对方协商把空余车位租给别人使用时,对方就很不情愿,担心人多的时候自己的车位不够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但却给王府井智慧停车系统的推进带来很多不便。”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项目工程部部长邹小平如是说。

  北京紫光百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也有同感,“王府井智慧停车系统和各停车场本身的停车系统如何实现技术对接也是一个难题,既要说服业主同意对接系统,又要安排技术人员来做这件事。”

  无论是资源整合还是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主要还在技术的应用上。

  在智慧旅游项目中,东城区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旅游信息自助服务系统在开发和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在一期的系统开发中对硬件建设的投入较多,相应地对软件和资讯的建设投入较少。目前该系统只是实现了单点网络覆盖,尚未联网,无法及时地更新有效信息,并且没有提供闭环服务,不能为景区或商家提供信息发布渠道,在信息的采集方面也比较滞后。除此之外,没有开发安卓版本系统,导致其在智能手机中的覆盖比例还不够。东城区旅游委表示,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后续的系统开发中逐步解决。

  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东城区更多是要建立相关机制和体制来保障。在系统建设中,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基础数据多次采集、不可复用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重建设、轻管理是很多部门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当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外包服务制度不健全,导致信息安全问题表现明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倪东还在思考。

  加强投资和投资后的绩效评估是重要的一步。今年信息办准备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起筹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及评估项目。倪东告诉本刊,眼下这个课题已经启动,争取今年年底把课题做出来,这个项目将率先在东城区做试点示范,之后再逐一推广。

  信息化和产业结合发展是智慧东城建设的重中之重。与海淀区、朝阳区相比,东城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今年东城区特别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产业共同发展,倪东表示目前已经起草制定了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工作方案,积极引导IT企业共同参与智慧东城建设。她坦言,信息办在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还需要再学习。

  毫无疑问的是,在推进智慧东城建设的过程中难题犹在,主政者只有不断思考,抓住发展机遇,未来用“智慧”打造的城市才会展现其美好。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