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延迟引发养老焦虑 科技手段成为突破口

  近日,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你支持吗?”的投票,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近60万网民参与。其中99.31%的网民投了反对票。他们均表示此项举措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加剧就业紧张。

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你支持吗?

  这项投票的起因是6月5日人社部在答复人民网网友提问时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各界关注。“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再次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
  
  养老金延迟领取,我们真的老有所依?
  
  6月20日,人社部称正在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及相关政策。此消息一出,立刻激发起了中国社会特别是70后的巨大反应和强烈的焦虑情绪。“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汪峰的这首《春天里》似乎成为中国正值壮年的人们十几二十年后无助悲凉的晚年写照。
  
  如果真的采用“推迟退休年龄、延迟养老金领取”政策,那么人们到了本该安享晚年的年龄,却因为不到养老金领取年龄而不得不继续工作,这样的晚年实非人们所期盼。如果养老金当真延迟领取了,我们的养老要靠谁?对此,不少民众表示十分担忧:我们努力工作,辛辛苦苦,坚持交税几十年,到了晚年却因养老金不足而老无所依,晚景凄凉。
  
  养老金延迟领取,追本溯源探真相

  
  6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政策。而在随后的7月1日召开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上,人社部所长何平提出了中国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大体策略。可以说,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未公布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但实施此项措施似乎已经成为了必然。
  
  1.中国老龄化在加速
  
  中国为何一定要实行养老金延迟领取措施?看一组数据:2011年底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达1.85亿,占总人口数的13.7%。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到总人口的16%。此后我国平均每年将增加860万老年人,到203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
  
  2.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却非常大,近十年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专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由此看来,我国养老形势不容乐观,且以后会愈加严峻。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缓解这一严峻形势的良策。要知道,退休年龄每延迟1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一方是民众的反对,一方是政策实施的必然,这种情形下,民众养老的出路在何方?
  
  养老金延迟领取,千回百转问出路
  
  回想2009年,小沈阳一炮走红,顺便还带红了一句话:“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活着,钱没了……”一语成谶,这似乎真的成为了我们的担忧。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走出养老问题的阴影吗?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大环境下,规划个人养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居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未雨绸缪。
  
  手段1 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定投+理财
  
  因为延迟退休会导致退休金的减少,所以用投资方式来填补资金空缺成为了不错的选择。投资方式以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定投、理财为最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说过:“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为人们广泛推崇。的确,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一个综合性的养老方案可以有效地化解养老压力。
  
  手段2 科技产品助力无忧养老减成本
  
  持有资金的减少势必会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这是人们会担忧养老问题的根源。如果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是不是会大大减少人们的忧虑呢?在这方面,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为人们带来了新曙光。基于物联网技术,中国大力开建智慧城市,旨在方便人们的生活。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诸多体系的建设。这些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减少人们的时间、金钱成本,真正的惠及民生。
  
  中国退休年龄有调整至65岁的趋势,而中国人平均年龄才72.3岁。试想,要求一个60多岁的老人,工作思路清晰、工作高效似乎是不可能的。甚至要他们正常工作,都可能是苛求。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运用科技智能产品之外我们似乎别无选择。试想,如果电脑操作可以声控、手控,异地沟通如临其境,出行方便快捷,是否能够大大减轻老年人的工作压力。
  
  再者,如果国家、政府、企业再发布一系列惠及老年人的政策、产品,无疑会有力地减轻中国的养老压力。试想,老年人居家、出行、就医在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智能产品带来的便利,那么有谁还会担心养老问题呢?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