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成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一大助力

  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超级计算机之后,云计算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正在掀起新的信息化浪潮。近年来,云计算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潜力巨大。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全球云计算服务总收入达到700亿美元,预计2013年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有望突破1800亿美元。抓住用好云计算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迫切,意义重大。
  
  发展云计算产业是内蒙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是内蒙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较低的问题还很突出,迫切需要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和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升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一)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是促进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一方面,这有利于内蒙古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延伸升级。针对内蒙古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链条不长的实际,利用云计算平台可实现科研、采购、生产、调度、销售、仓储、运输等环节信息集成。特别是通过基于云计算的先进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电力技术有机融合,可进一步提升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带动智能电网和电力微网建设,利用分布式能源技术和智能多维能源网络系统支持,实现能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能源、重化工等主导产业的延伸升级。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内蒙古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IT运作模式,催生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把它应用于信息产业方面,将有效整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等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建立统一、高效、便捷的业务和资源调度管理平台,可提供强大的科研创新平台支持,实施安全保障、节能降耗等集中管控;把它应用于服务业,可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抓手。内蒙古东西跨度大,基础设施欠账多,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到“十二五”末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建立区域云计算中心,打造云计算公共管理和民生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整合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统筹全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市政管理、民生事业、应急指挥等行政资源,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内蒙古发展云计算产业具有良好的优势条件
  
  2011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工作,明确提出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商用进程,支持云计算等产业发展。内蒙古云计算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和基础条件,完全可以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
  
  一是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从气候条件看,内蒙古处于北纬38至47度之间,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0至8摄氏度,适于大规模数据中心设备的自然冷却,有7—8个月不需要空调系统,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从土地和地理环境看,内蒙古地域辽阔,有大量未开发利用的荒漠土地资源,绝大多数地区拥有比较稳定的地质结构,远离地震带,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二是充足的能源保障条件。充足的电力资源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内蒙古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独立电网,电力资源富集,电价比沿海城市平均每度低0.3至0.5元,目前全区电力装机的一半以上用于区内,风电装机占全国风电装机的1/3以上,充足的电力资源能够充分满足大型数据中心的运营需要。
  
  三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条件。内蒙古靠近京津,能够主动承接环渤海经济圈云计算产业发展辐射,有望成为国家云计算产业的重要承载节点。地跨东北、华北、西北,邻近黑、吉、辽、冀、晋、陕、甘、宁八省区,具备了独立建设或与周边各省区联合打造云计算产业区域集聚区的基础条件。外联俄蒙、地处欧亚大陆桥的连接点上,通过铺设贯通国内外的光缆通道,有利于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利用。
  
  四是良好的政策支持条件。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点地区之一,在享受国家民族政策的同时,还享受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2011年,国家出台的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给予内蒙古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并支持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也将呼包鄂地区列为重点开发地区。
  
  发展云计算产业需要把握好的重大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加快发展新一代高端信息产业。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出台。下一步,内蒙古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条件,以建设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协同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业提升发展。为此,需要统筹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统筹把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云计算产业建设涉及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软件研发、示范平台、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安全系数高的复杂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强力引导,更需要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在政府引导层面,当前重点是大力推进云计算产业规划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建设100万平方米、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到2020年,规划建设150万平方米以上云计算数据中心,初步构建起云计算应用重点示范平台。从长远来看,内蒙古可以进一步做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加快光缆通道等硬件建设,拓展服务范围,建立我国互联网根服务器,成为欧亚乃至国际性的数据中心之一。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享受优惠电价及相关资源配置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商来内蒙古发展云计算产业。要建立健全云计算人才培养、引进和共享机制,将云计算人才列入自治区“草原英才”引进计划,在自治区各大专院校开设云计算专业,支持区内外企业和单位开展人才交流与共享。在市场运作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云计算企业,借助其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带动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园区、数据中心及相关产业发展。要加强与五个试点城市及周边省区市的合作交流,通过建立产学研用联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积极开展与知名云计算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等方式,推动内蒙古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统筹把握好强化基础设施和促进技术应用的关系。光纤通路带宽不足,是制约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主要瓶颈。近期重点是加快与国内核心城市的光纤骨干网络连接,积极争取建成国家骨干网络主节点,形成面向全国的重要数据服务基地。同时,积极鼓励和推动电信运营商建立国际出口局,争取早日建成经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光纤网,实现与巴黎、斯图加特等欧洲核心城市的直接连通,吸引欧洲客户建立局端,形成面向欧洲乃至世界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同步规划推进云计算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特别要结合内蒙古实际,加快云计算技术在智慧能源、坚强电网、煤化工、钢铁与有色金属加工、现代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的融合应用,加快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云计算在城市管理和民生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形成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云服务产业。
  
  第三,统筹把握好优化产业布局与实施重点示范工程的关系。按照国家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思路和部署,基于统筹东西部盟市发展的考虑,内蒙古西部地区重点在呼包鄂三市布局云计算产业,推动相关产业与云计算产业的互动并进;东部地区首先在赤峰市建设数据备份中心,然后考虑在其他盟市发展相关产业。在合理布局云计算产业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内蒙古“蓝天白云”云计算工程,着力推进公共云、政务云和企业云等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应用试点项目,摸索出适合不同区域和不同领域的云计算发展与应用经验,为云计算产业全面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此外,要围绕对外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等数字口岸建设,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加快构筑与国外互通互联的信息通道。目前,呼和浩特市已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在开工建设4个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及相关产业项目;鄂尔多斯市已规划10平方公里的云计算产业园区,中兴能源、北京世纪互联等企业的项目已开工建设;赤峰市正在建设蒙东云计算软件园区,IBM赤峰蒙东云计算中心项目已启动实施。
  
  第四,统筹把握好促进产业发展与服务社会民生的关系。发展云计算产业,最终要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上,使发展成果充分惠及于民。在发展云计算产业过程中,不仅要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促进支持非资源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百姓方面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带动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各族群众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同时,针对城乡居民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加快建立公共教育、公共医疗、食品安全、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形成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方便群众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云计算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全局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不断创新和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