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上海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

上海市医改开展4年来,除了做好“规定动作”外,上海市注重顶层设计,以信息、人才和区域卫生规划为支撑,推出了一系列“自选动作”,形成了独特的深化医改路径。

信息化: 创新卫生管理模式

据了解,上海健康信息网项目于2011年启动,目前已实现全市17个区(县)、5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医疗卫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可调取患者健康档案的有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重复用药。上海市还建设了检验、影像、心电、超声等区域性诊断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水平。

上海医疗信息化利用网络的实时、公开、透明的特点,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发挥“制度+科技”协同作用,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效率、行为、费用等进行实时、全程、智能化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推动了卫生管理模式创新。

规范化培训: 提升整体临床水平

自2010年起,上海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行统一招录、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保障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整体水平,保障医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规范化培训打破了以往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体制人”的传统。培训对象以“行业人”身份接受培训,培训费用由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分担,培训期间计算工龄,按所在医院同类人员标准发放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依法参加并享有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

同时,上海的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相衔接,实行“三个结合”,即研究生入学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目前,该市有39家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获得住院医师培训资格。

优化布局: 三级医院覆盖区县

上海市于2009年启动郊区三级医院建设项目(即“5+3+1”项目),通过新建5家、提升等级3家、迁建1家的方式,在郊区建设9家三级医院,实现了每个区(县)都拥有1家三级医院的区域卫生规划目标。

目前,上海市在郊区建设的9家三级医院中,已有8家投入使用,形成了“1560”就医圈,即市民步行15分钟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工具60分钟到达三级医院;提升了郊区医疗服务水平,郊区居民能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目前,4家郊区新建医院已率先探索医药分开、法人治理结构、总会计师委派、工资总额核定、药品供应物流服务外包等改革试点,发挥示范效应。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xinxinews/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