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那么多花哨的,智慧旅游还是本分一点才好!

对民众来说,当前的旅游需求已经转向内容、服务一体化,而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推送。换句话说,不仅要让用户“知道”,还要让用户能便捷地享受到相应服务。

玩了那么多花哨的,智慧旅游还是本分一点才好!

是不是觉得十一还没玩过瘾就又回来上班了,但是没关系,元旦春节又要来了啊!马上又可以粗去玩了!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就要订机票、找酒店、搜攻略,内心的激动真是无法抑制。但是我们似乎太傻太天真。

从订票开始就遇到问题:如何挑选时间错开高峰?如何根据喜好选取景点门票购买方案?买好票终于开始游览世界了,又面临着拍的照片里找不到人的窘境。玩累了本该休息了,又发现景区周围都住满了,只能自己搭帐篷了。一圈下来,内心的激动不复存在了,只剩下大写的“宝宝心里苦”。

先别灰心,互联网时代还会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日前,贵州省旅游局就推出了“云端旅游”,借助APP、数据平台、指挥平台等通力合作,可以实现对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车辆、导游、天气、环境、交通、视频、投诉、评价、预警信息、旅游电商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无独有偶,野三坡景区也推出了智慧旅游云平台,将旅游大数据从纸面变成便民小助手,小小数据撬动旅游大产业,让消费升级真正变为现实。也就是说,从此订票、订酒店so easy,避人流游景区不是梦!

云端上的旅游

下载一个APP即可看到景区、出行、天气和预警多种信息,看似不可能的便捷现在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背后依靠的正是“云平台”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针对景区的不同需求,可以将景区介绍、酒店预订、天气预报、预警监测、投诉反馈等多种功能搭载到统一平台,将景区及周边设施的实时数据传到云端,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景区运行情况,游客可以获知最新的旅游资讯和预警信息,不再扎堆凑热闹,巧妙找到好玩的冷门景区!

其实,云平台火热了这么多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但一项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灵活扩展,以不变应万变。对于旅游云平台建设来说,这样的考虑更为必要。不同景区的发展定位不同,建设基础千差万别,特别是对于一些旅游产业刚刚起步的老景区来说,一味追求平台先进或功能多样有时反而事倍功半。只有根据景区已有配套设施和地区资源调配能力量体裁衣,才能最大发挥“云”的优势,让游客“云端旅游”。

为了深入了解景区智能平台的建设环节和落地,此次采访了负责建设野三坡景区智能旅游平台的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海生,从建设企业积累的一线实际经验中可以更好了解平台的实际应用需求和痛点。

据他介绍,在野三坡景区的智慧旅游平台中,首次提出了一票通系统,通过串联景区所有景点,一张票2-3天免费畅游,有效带动了新建景点的发展,促进野三坡景区所有景点的均衡良性发展。

另外,在人流疏散方面,不但会利用信息发布屏、交通诱导屏、数字广播、官网、移动端推送等多种方式有效疏导人群,而且在各景点热点区域,都进行了局域客流量统计,可远程指导巡检人员即时区域化疏解客流。不仅旅游可以进入“云端”,管理同样地“云化”。

“云”上的大数据

针对游客出游的各种痛点,不少互联网公司和景区管理部门合作开发了多种管理平台,其中也推出了某个景区的APP,花样种类很多。打开任意一款软件或平台,可以找到旅游资讯的同时,还能找到相关生活娱乐推荐,似乎任何一款行业软件都要全方位拥抱生态圈。按照这个逻辑,本可以实现游客一站式全服务平台,手指一点就可以搞定从出门到回家的种种需求。

但现实是骨感的,游客在实际体验中需要从一个平台跳转到另一个平台,需要在不同APP之中徘徊,有时还会面临自己比价的过程,出游的每个环节都会看到眼花缭乱的服务推荐,本应是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却让每个APP变成了一座孤岛。

另外,何海生还介绍到,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更多抢占一二线主流城市,而目前中国面临的重要城市化问题是“县域经济的改革升级”,助力县域城市化,使之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生态。

从以上的用户痛点和管理部门痛点可以看出,大数据目前还是零散的,并没有“互联互通”,数据体量很大,但能量不大。即使少有地区能够发挥“大数据”的大智慧,也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对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只是“梦”,可触而不可及。这样的“大数据”同样没有发挥最大作用。

对民众来说,当前的旅游需求已经转向内容、服务一体化,而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推送。换句话说,不仅要让用户“知道”,还要让用户能便捷地享受到相应服务。比如,看到某一家特色商店后,可以同时了解交通、价格、周边设施、评价等种种相关内容,让游客可以清楚知道如何前往、判断目的地游玩价值,不会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何海生对此介绍到,为了更好完善景区APP%8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