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惠民工程:让市民享受更多便捷服务

从2000年开始,我市启动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批复襄阳成为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6月,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批复襄阳成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依靠良好的国家政策,各类惠民信息向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延伸。如何将这些惠民信息变成实实在在的信息惠民?如何让传统的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老百姓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实惠?近日,记者对我市信息惠民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融入百姓生活

鼠标轻点,新鲜便宜的蔬菜便送到楼下……自3月15日“鲜管家”正式营业以来,家住樊城区泰然鑫城小区的市民杨小娥便很少去超市和菜场买菜。

杨小娥说,附近没有超市和菜场,下班顺路买的菜又不新鲜,“现在好了,上班前下订单,回家后直接从电子菜箱取出新鲜的蔬菜。”

“电子菜箱具有3℃以下5至8小时保鲜的功能,让蔬菜在炎炎夏日也能新鲜。”据湖北兰妮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龙敬先介绍,“鲜管家”是以云计算为平台,以物联网为基础,以智能电子菜箱为终端,搭建的以网上下单为主、电话订购为辅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今,这样的便捷购物方式已在我市100多个小区普及。”

信息功能的便捷性,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了方便周到的服务,也为身在异乡的襄阳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的窗口。

每天一有空,在四川乐山打工的方梅就打开手机,通过“社区V平台”,了解襄城昭明台社区的点滴变化。“我是社区的流动党员,社区党委经常关心我,我当然也要关心家乡的变化。”方梅说,除了了解昭明台,通过“社区V平台”,她还可以完成缴纳党费等工作,觉得非常方便。

据襄阳金朝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玉珍介绍,依托丰富的线下会员单位,“社区V平台”可提供信息传递、在线问诊、票务查询预订、美食团购、租房买房等50多项服务,“目前全市已有435家社区开设了‘社区V平台’,预计5月底将实现城区全覆盖。”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社区、居民、商家和运营方多方共赢,从而实现良性的可持续服务。”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科负责人介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是国家开展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企业主导的社会力量在信息惠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依托“12349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平台,樊城区70多个社区的1100多名老人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通过快捷人才网、指南人才网等就业服务平台,每天都有600多个岗位对外发布,访问量达到万人次以上;借助酷娱网等公司,襄阳公益性免费wifi的接入点已经超过2200多家,城区随处可以使用免费wifi。

打破信息壁垒

前不久,湖北全通诚达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威到市城建委窗口办理施工许可,两天后就拿到了许可证书,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正在聚集各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努力提升行政审批服务的综合信息化水平。”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汤青山介绍,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中心门户网站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专栏,市民通过互联网进行审批服务事项相关情况的查询、资料下载、在线咨询,提出办件申请,窗口单位实时预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信息惠民的最终目的,是突破政府部门的行政壁垒,让信息联通。”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科负责人说,目前全市31个单位完成了数据对接,共接入行政审批数据200多万条,证照信息数据25万条,市政务服务中心彻底打通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破解了长期困扰行政审批效率提高的全国性难题。

如今,市政务服务中心已梳理一级审批事项目录145个,二级事项目录611个,大部分事项的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率达到60%。

持续推进“三张清单”、“三项制度”、“三张网络”等重点领域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145项减至88项,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高新区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管理机制,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将有更多红利

今年3月,市发改委刚刚完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自评报告》,根据有关内容,信息惠民将为襄阳市民带来更多民生红利。

到2016年,襄阳将建立和完善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行政服务事项300项以上网上办理,在线办理率达80%以上,覆盖全部城区人口。“襄阳一站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一信息发布窗口,整合网上办事大厅、“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市政府门户网站等资源,为教育、医疗、交通等9个领域的信息惠民提供一体化的政务公开、业务办理、信息查询的窗口和平台。

通过已建设的华为云计算硬件资源完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软件,依托市政府数据中心交换平台,让全市120家政府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实现共享联通,城市居民常用的教育、医疗、交通、就业、养老等九大领域的100多项服务数据中,90%能够实时数据交换。

通过“教育云”工程,全市80%的学校实现网络“校校通”,80%的教学班实现“班班通”,60%的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2016年,“教育云”资源将覆盖全市2100多所中小学校及教学点,共计17个学科门类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实时共享,能惠及全市55万中小学生,尤其是15万教育资源匮乏的边远地区学生。

食品追溯体系覆盖全市主要超市、菜场,对占全市销量90%的粮食、蔬菜、肉食等产品进行追溯监管。

“到2016年,市民的生活将因周到细致的网络信息服务发生更多变化。”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科负责人表示,到时看病不用去医院,手机一开,通过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直接实现网上就医问诊;种地不用下田,通过卫星遥控,农业机具可以直接实现水田土地平整的无人操作……届时,这些传统的服务项目,将通过信息化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chengshizhuanlan/2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