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生态城市先导示范—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探索(视频)

  【智慧城市网】2013年6月17日,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生态城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本土特色”、“高端规格,大众参与”的思路,通过“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立足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的靓丽名片。此次论坛将通过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光明论坛、低碳城规划论坛、碳交易论坛、低碳产业论坛等五个分论坛,以及深圳绿色低碳实践成就展、低碳技术和产品交易展等活动,使本届论坛成为国际低碳发展思想、论点、经验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盛会。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各地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大潮流之下,“绿色低碳”正准备出发!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演讲视频 

  《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网站——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作为论坛主办方指定媒体,对本次总结会进行了全程的网络直播。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光明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发表演讲,以下为速记内容。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李迅

  李迅: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全国第一个低碳日,早上仇部长做的报告,下午唐总也做了介绍,所以我的发言就不能按照本身准备的本子来讲了,我就把题目调整成“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市”。讲三个方面的话题,跟大家一起讨论。第一,绿色建筑国家行动。第二是走向绿色生态城市,第三,绿色发展准则思考。
  
  第一,绿色建筑国家行动。有这么三个观点,一是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行动计划。二是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它已经构筑了一个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和示范体系。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绿色建筑发展大国指日可待。
  
  支持这三个观点,一个是我们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的总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国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我们现在的标识评定非常的快,已经超越了美国。
  
  项目的分布情况。除了西部地区以外,各个省市都有,做得领先的省市有江苏和广东,而深圳在广东又是做得最好的。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李迅演讲现场

  在绿色建筑的评定当中也有一些问题,前面英国的那位专家已经有了一些介绍,刚才万科的王总也提到了一些问题。对绿色建筑的理念,早上仇部长也举了一个问题,他说有些地区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低。因为现在我们标准多样,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我们深圳也有自己的标准,还有企业标准,还有学会标准,标准很多。所以实施的过程当中,有的是就高不就低,但是有的没有采用高的国家标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被动式技术项目比较少,主动式技术项目措施比较多,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包括下午的英国那位专家放了一个德州太阳城的方案,那个方案我们去做过,它也是主动式技术的运用。而恰恰它的很多的会议室、办公室是可以用被动式技术。仇部长也提到,中国的传统理念天人合一,它是强调被动式,因为推动地球发展的原动力是太阳,太阳会主动的给你照射,你干吗要再去变成龟板来节能呢?所以有技术堆砌的倾向,增量成本是不一样的。现在一星的绿色增量成本不太多,二星级一平米100块钱可以达到,三星级的在300块钱也可以达到。当然也有个例,万科总部那个设计是比较贵的,它主要是用电动的系统。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比如市设计标识用得多,但运行的标识现在评定的相对还少,也有一些问题。
  
  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将来还要解决问题。有这么几条解决的思路,一个是评价技术。绿色建筑现在要明确,它不是高成本技术,也不一定是高新技术,它跟经济评价是可以结合的。另外就是尽可能的在设计前期的时候完成所有的绿色建筑,也有在评定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在技术运用上面,希望能够被动优先、主动辅助,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
  
  绿色建筑为什么成为国家行动计划呢?有这么一些表征。“十八大”的报告里也提到了跟绿色建筑有很多相关的一系列的政策。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甚至是其它四位建设的前提,而且是贯穿在其它四位建设的全过程。这样一种高度,我想是与过去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这样一种基本的方针政策的有所不同的。绿色建筑发展也进入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第五章专门有一个转接提到。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的一号文件转发发改委和建设部的一号文件,就是发展绿色建筑国家行动方案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面提到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比如说提到“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完成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我想这样一个建设规模在全世界是没有过的,梭所以我说中国成为世界绿色建筑面积第一大国是指日可待的。到2015年末,新城镇的建设要全部达到绿色城镇的目标。北京是最近宣布,北京市未来所有的新建建筑要全部达到绿色建筑,除了新建建筑以外,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比如说北方建筑的热剂量的改造目标,还有农村危房改造,基本的原则在行动方案里也提出来了,包括: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这个市场推动力也是非常大的,目前万科、万达、万通、招商地产、绿城、绿地、朗诗都宣布百分之百的搞市场建筑。建设部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要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都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所以我想绿色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不会超过10年时间,到十三五、十四五的时候,全国已经不需要再评绿色建筑了,因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规划审批的许可了。
  
  去年,财政部和建设部关于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里面提到,如果搞绿色建筑200万平米就可以获得奖励,把绿色生态城区作为发展的主要抓手来推动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同时还有其它的一些补助,早上仇部长也提到了,特别是绿色建筑的城区的评价,中央财政直接给5000万奖励。地方的政策标准导向也在进行改善,北京市也做了规划,上海市也做了规划,江苏省、天津市、山东省、重庆市、深圳市都有专门的绿色建筑的奖励基金。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都提出来,中央财政补贴以后,地方政府相应地再做补贴。所以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方案,在“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达到一星级,成为强制性的标准应该是可以期待的,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绿色建筑的国家行动方案。
  
  第二,走向绿色生态城市。有这么几个观点,一个是绿色生态城市,或者绿色生态城区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二是绿色建筑是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最好抓手。怎么搞绿色生态城市,基本的抓手是抓绿色建设,这是大家现在的体会。三是绿色生态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有成就,但是还有不少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探索,我们还在探索过程当中,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是世界都在进行的。我们碰到的问题,老外过去也碰到过,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都碰到过,在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大家都在进行。比如说关于垃圾的清理收集系统,它究竟是一个高碳行为还是一个低碳行为,现在有专家算出来,我们垃圾清理收集系统,它的单位排放量是常规的100倍。另外还有最近在讨论的,关于共同沟的问题,共同沟建设究竟是高碳还是低碳?它是要有前置条件的,在高品质地区它是可以用的,但是它是不是可以在所有城市里面用?另外它究竟解决的目的是什么?是解决马路拉链的问题,还有一个经济运算的问题,这个都在探索,这个不是说用得不对,这是可以讨论的,低碳一定要计划。有成绩,有问题,还需要探索。四是绿色生态城市发展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今天下午我们深圳的发言和光明新区的发言非常精彩,其实他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系统设计问题,从规划目标系统、技术系统、政策系统和示范系统来进行构筑。
  
  现在全国提出把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的已经有200个城市,但真正做的可能也就是四五十个,深圳市已经走在最前面。国家也在推动,去年财政部、建设部有相关的文件,而且提出要进行审查、考核、评估。刚才唐总规划师的报告就是讲如何进行审查、考核评估的。去年年底26个城市进行申报,评上了8个。北京、上海都申报了,但是去年北京、上海没有申报成功。今年估计北京、上海死活要上了,而且北京已经宣布了,在北京市内每个区要搞一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所以这个是进行得如火如荼。
  
  首批8个获得国家财政补助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深圳的光明新区也获得了。在绿色生态城区当中,有很多建设的好的成效,比如说他们依托城市进行选址,统筹规划,引领发展,这是中国的特色,就是目标导向。另外有的专门设了机构,加强组织建设,而且建设规模示范初显。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有的发展定位偏高,指标量化趋同,地貌改造过度、开发强度过大,绿建认识混乱,建设成本趋高,城市特色不强,公共参与空白。国际上也都在做,全世界都在探索。
  
  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我想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它是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我们强调政府引导,强调做规划,这是中国的特点。二是因地制宜,适宜技术。早上仇部长的报告中提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不是一种的。所以我们强调北方跟南方,东部和西部,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和农村,将来都是不一样的,强调因地制宜、适宜技术,本土化、地域性。三是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同步进行。今天我们这个光明论坛就是一个好的交流平台。四是中外借鉴,合作推荐。我们的探索完全是开放式的。
  
  跟国外比,我们还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的城镇化率只有50%,我们快速的城镇化至少还有20年,一年一个百分点,还有3亿农民要进入城市。另外,我们建设的尺度比较大,国外相对比较小,比较精,我们一弄就是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我们发展的策略是目标导向,而老外更多的是问题导向,我们的建设理念是理想主义,老外是实用主义,我们是的建设主体是政府主导、市场响应、市民的有限参与,老外是政府倡导、市场推动,市民广泛参与,我们现在的手段是自上而下,规划引导,相对来说国外是突出重点、强调实施。我们的建设还跟人有关系,跟领导有关系,因人而异,模式相近,新城为主,技术的改进还不太重视,相对国外来说,因地制宜、模式多样,新旧结合。
  
  第三,绿色发展准则思考。我想跟大家交流分享这么几个观点,第一,绿色发展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何祚庥院士说,生态城市在中国20年内免谈,但它又是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我们现在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第二,绿色发展的理念重于技术、机制重于目标,标准重于样板。但是技术、目标和样板都很重要。第三,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复合生态理论支撑。第四,绿色发展应以本地化、超前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不一定求全、求大。第五,绿色发展同样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发展观在十八大当中已经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进去了,但是我们最近好像科学发展观已经不太提了,提得比较多的是中国梦。但我认为科学发展观还是有它的道理,新旧结合、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第六,绿色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政府、市场、公众。第七,绿色发展需要适时评估,你究竟对不对,需要监测评估,以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第八,绿色发展需要合作开展、借鉴交流、探索前进。
  
  关于绿色发展的这些原则,一个是本地化原则,要因地制宜,这是非常关键的。二是适度超前,这个标准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很容易达到的就没有意义,但是够不着也没有意义。三是实践性原则,对过程要进行检验。
  
  绿色生态城市的门槛指标,我觉得还需要探讨研究,现在还没有弄清楚,刚才有一位专家提到了五个一百,我倒是非常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自己也在考虑,哪些基本的门槛条件将来作为评估你是不是真正的绿色、生态、低碳,不仅要有定性的目标,而且要有定量的指标衡量。比如说可再生能源占比是不是要用到20%,现在看来比较难。现在绿色建筑10%的指标,这个提出来了,绿色交通,哥本哈根提出了做到65%,咱们绿色生态城区能不能做到65%?这个65%就是包括公交、步行、自行车。但是这也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好不容易有自行车了,你还限行、限购,你不让我开一下?这个理念的转变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另外就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我在设想,关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问题,深圳已经提出要达到60%到70%,将来更高的要求是要建筑垃圾百分之百的再生使用,这个在技术上没有问题。还有就是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率,中午吃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搞生物垃圾处理的专家,他说这个方面都没有问题了,秸秆的使用,包括地沟油的彻底解决,地沟油它不应该是进地沟,它完全可以做生物柴油,可以做资源品。还有再生水的利用,包括万元GDP的能耗、万元GDP的水耗。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GDP的排放量。
  
  我们要用一些好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来支撑。比如说被动式的技术,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的利用态度,微循环、微能源、TOD、低冲击开发模式,包括微讲解和源分离,还包括城市矿山的概念。将来我们的城市里面的资源,就在城市里自己产生了,电表不仅顺着转,而且它并网发电还可以倒着转。第一批智慧城市评选,全国有90个城市来报名,第二批估计大概有50个城市,大家现在都在谈智慧城市,当然也有人认为智慧城市这个名词起得特别好,因为智慧城市就是聪明的城市,因为谁不评上的话,他就是笨蛋的城市,谁也不愿意成为这样的城市。包括垃圾的真空管道收集、生态修复、环境模拟评估,碳审计等等。
  
  最后还有几个观点,一个是理念重于技术,行为的节能比技术的节能要高得多,这里我用两张照片来诠释。生活垃圾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再生利用,首先就要进行分类。德国人可以做到10个箱子分类,这是上海的箱子,我们先做4个箱子的分类。二是标准源于示范,我们中国人讲眼见为实,所以我们要搞试点示范,全国已经有那么多的试点示范,我们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都要做试点示范,示范之后要很快把它做成标准,所以刚才万科的王总讲的标准问题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是标准先行,深圳也有一系列的标准,国家也有一系列的要求,比如说袋装的水泥,将来就不要在城市里出现,现场没有搅拌机了,全部实现工业化。第三个是制度决定行为。北京市《关于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6月1好起,北京新建建筑基本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而且它把绿色生态的指标纳入到土地的招拍挂出让中,变成一个行政许可的行为,这是了不得的,就是它已经不要在最后进行标识评审了,你要认可我的标准,你才到北京市来进行建设,你要不认可我的标准,你就不要进入北京市了,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还有很多企业主动提出新建住宅必须达到绿色标准,要加快形成规划、设计、咨询、施工、运营、物业、认证、计量以及绿色建材的相关产业。
  
  绿色发展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