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科学规划引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视频)

  【智慧城市网】2013年6月17日,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生态城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本土特色”、“高端规格,大众参与”的思路,通过“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立足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的靓丽名片。此次论坛将通过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光明论坛、低碳城规划论坛、碳交易论坛、低碳产业论坛等五个分论坛,以及深圳绿色低碳实践成就展、低碳技术和产品交易展等活动,使本届论坛成为国际低碳发展思想、论点、经验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盛会。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各地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大潮流之下,“绿色低碳”正准备出发!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薛峰演讲视频 

  《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网站——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作为论坛主办方指定媒体,对本次总结会进行了全程的网络直播。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光明论坛上,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薛峰发表致辞,以下为速记内容。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薛峰

  薛峰:谢谢大家,其实我也是代表王幼鹏主任,受他的委托来的,作为光明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就这三年来我们在低碳生态城市方面做的一些探索跟大家进行沟通。
  
  这个工作的背景,刚才几位领导都说了,是2010年的1月份,住建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适合做框架协议》,确立了深圳在全市使探索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目标和方向。三年来我们也是按照框架协议的要求,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结合我们深圳的南方城市、高人口密度特点,按照低成本、可复制等原则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总的来讲是在这三方面开展了工作。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薛峰演讲现场

  第一方面是规划统筹。首先有了这个框架协议之后,我们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立了深圳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我们从经济转型、环境优化、城市宜居和资源节约四个方面强化目标管理,确立了16项具体的指标。按照这个指标,从近三年的实践效果来看,应该说这个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现在万元GDP的能耗、水耗在全国都是前列水平的,多项指标提前达到了目标要求,特别是去年,阴霾的天数,深圳只有77天,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这跟低碳城市建设的高要求还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是规划统筹的第一项,就是首先确立了这个指标体系。
  
  二是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带状组团式的城市结构。一方面我们在坚持原来我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基础上,继续推进前海中心、四大新城、大空港、国际低碳城等关键节点的建设,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是进一步优化、提升组团内部的功能布局,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强化组团内部的就业、居住、服务相对平衡,降低交通能耗和出行成本。
  
  还有一项是加强交通和土地政策的协调发展,结合这几年大规模的轨道建设,有效的引导TOD的土地利用模式,开展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和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推进城市土地的紧凑、高效利用。
  
  三是生态统筹。一方面我们在严格保证生态控制线50%左右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启动了一批生态廊道和节点的修复工作。当时划定生态线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完全打通,这些年也是重点在做一些修复工作。另外一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我们逐步建立起区域、城市、社区三层次的绿道网络,完善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截止到2012年底,我们全市已经建成了三级的绿道网络已经有1500多公里,规划到2015年建成总里程2000多公里。大家体会最深的,像这两三年的滨海15公里岸线,就是在这个规划下,这两三年建成的。
  
  四是绿色基础设施的统筹。首先,我们努力地实现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运作和无缝隙衔接,大力构建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力的交通网络,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轨道网络是178公里,公交专用道95公里,2012年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已经达到了54.5%,规划轨道三期建成(到2015年底)的时候,全市的轨道网络长度将达到350公里,我们规划到2020年实现公交分担率65%以上。另外也是稳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制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专项规划和设计导则,分区分类引导慢行交通的建设,2012年我们新增的自行车道超过100公里,应该说这方面的成效也还是比较显著的。这是在综合交通体系方面怎么样引导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第二方面是在绿色的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努力地促进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几张图实际上也是反映出这几年的一些工作成效。第一个是在布吉,我们的全地下的污水处理厂,上面是绿化。包括我们在光明,尝试取消的110kv变电站,尝试从20kv直接变到220伏。包括一些生活污水的处理,还有就是我们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学,实现了建筑垃圾的零排放,所有的建筑垃圾都是在它的地盘内经过处理,然后重新利用,这都是这些年通过一些具体的个案做的一些尝试,这是第一部分,就是规划统筹。
  
  第二,地区实践。这三年,我们重点在几个地区进行了一些实践,重点突破。第一个就是光明新区,所以我们这个论坛叫光明论坛也是有原因的。光明新区是我们深圳率先实现低碳生态的绿色新城,也是国家建设部确定的国家低碳生态实验区之一,所以光明新城这几年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由于接下来田夫书记还要给大家介绍,所以光明的内容我就不多讲了。第二个地区是坪山,它是继光明之后的第二个国家低碳生态城区之一。坪山也做出了它的特点,比如说它把全市域划定了9个特色片区差异发展,从土地集约、产业转型、绿色建筑、环境治理、低冲击开发等领域系统开展示范工程。比如说坪山河流域,它就是作为一个低冲击开发的重点的实验地区,将治水、用水、护水、亲水统一的考虑。第三个区域就是前海,前海现在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前海的规划也比较有特点,它在全市的低碳生态指标之上又制定了一个更细的指标体系,从6个方面制定了27项指标,而且把这些指标和具体的地块开发结合起来,所以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地区。当然前海才启动,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还有待考证。第四个区域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坪地的国际低碳城。这个实际上是我们的一个后发地区的低碳产业发展与产城融合的实践。它这个地方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它强化国际合作,实施一种产城融合的战略,从绿色建筑、绿色住区到绿色城区一体规划,而且它现在引进的一些项目,去年8月,占地97公顷的核心启动区,就包括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有6个项目,以及周边的11个建设项目集中启动。它这些项目总的有一个要求,就是实现低碳产业在自身内部的循环,实现产城融合的先期的开局,所以我们大家也对这个地方充满期待。第五个是蛇口地区,它实现了在城市建成区实施一种低碳的更新,以及文化复兴的探索。蛇口工业区大家都非常熟悉,它这些年在产业转型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比如说它和有些地方的工业区就不一样,它并不是急于大拆大建,全部推倒重来,工业区都是在稳步整治推进,而且把工业区和地区发展整合起来。比如说第一个是蛇口王母,它过去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区,它通过一种综合整治的改造很快就推向了市场,它的产值由综合整治之前每平米1200元提升到整治之后的29000元,成功入选广东产业升级的突破点,所以这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低碳的更新,投入非常少,见效非常快,而且也不浪费。第六个区域是大鹏半岛,它的特点就是生态优先、陆海统筹。大鹏半岛这几年主要开展的是全面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的调研、普查,加强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加强对自然岸线的保护,加强滨海岸线的公共开放性,而且对围海造田秉持着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另外,加强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把23个古村落都纳入保护范围。这是第二部分,我们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实践区,当然在别的地方也都有一些项目,甚至我们有一些企业都非常有积极性,主动去做一些探索。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第三,管理创新。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已经完成的一些工作。
  
  一是规划标准,2010年启动了城市规划准则的第三次修编,这次修编我们吸收了已有的绿色建筑和试点的项目成果,重点对土地混合利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自然保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力求体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深标修订,应该说对我们各层次、各专业的规划编制,怎么样落实低碳生态发展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的。现在我们正在开展一些鼓励性政策的研究。就是说指引是有了,但是大家愿不愿意这么做,所以说还要开展一些鼓励性政策。比如说我们会推动一些容积率奖励的措施,鼓励增强我们市场实施绿色标准的积极性,应该很快可以出台。
  
  二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常态化的、全过程的管理。我们制定了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以及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并且首先在光明和坪山新区强制执行。因为这两个都是国家低碳生态实验区之一。除了这两区强制执行以外,我们现在对全市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建筑全部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并且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规划审批、项目的建设到最后的运营和监管都全过程的监管,加强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实施。
  
  三是白皮书的发布。不知道各位手上有没有,应该还没有发,我们马上就要发布。我们通过发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白皮书》,定期总结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成效和不足,动态调校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现在我们第一版已经正式发布了,在2011年9月发布的。第二颁已经印制出来了,很快就要推向社会。第二版增加了一些指标测评的工作。
  
  四是空间管理模式的转变。这个内容比较多,我就重点讲一下更新,因为这一块这几年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加快完善城市更新的政策,从2009年开始,我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引,包括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操作规则、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还有关于加强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措施等等。这几年,应该说城市更新的工作成了社会各方面关注的一个重点,工作量也比较大,成效也是比较显著的,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的存量建设用地,就是通过更新推出的土地供应规模首次超过了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2012年我们新增的建设用地是800公顷,但是城市更新的用地已经达到了918更新,成为我们深圳城市发展由空间扩展向内涵增长的重要标志。在城市更新的推动下,我们的城市万元GDP由2002年9.24平方米下降到2012年的6.48平方公里,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幅提高。
  
  以上就是把我们这三年做的工作给大家做一个交流汇报,也是希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接下来我们的6位专家很好的意见。总之,我们深圳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我们还将持之以恒地继续探索适应城市发展转型的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