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加速的四个着力点

  【智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道路的成功,在造就中国奇迹、国力大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城镇化步伐也明显加快。2000年-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1.3%。因而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对这方面的工作总结说,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然而,和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是: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并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怎样实现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呢?笔者认为,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着力点。
  
  一是要在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镇化。我们党早在十六大上就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特征的。我国城镇化要不断提升其质量,就必须把其发展建立在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技术基础之上,即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当地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促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只有这样,城镇化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和社会的步伐。
  
  二是要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城镇化。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为此党的十六大中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了“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就使我国统筹城乡、“三化同步”、“四化同步”等理念逐步强化。实践告诉我们,单纯采取措施依靠农业本身来促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土地的规模集中、产权明晰、产业化管理等方式,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及其效益。这其中,推进城镇化就是一个重要抓手,可以为我国从小农业向大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也成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基本手段。
  
  三是要在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中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建设的积极稳妥推进,涉及到如何优化城乡土地利用问题,这就是既要保障城镇化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也要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外延扩张。为此,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对外颁布。该规划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等,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发展思路。在“城镇化”等主题的带动下,目前我国各地都加大了投资力度。应该说这有其合理性,但必须要建立在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的基础上,防止盲目的拿地热潮和房地产业泡沫式发展。只有这样,城镇化建设才会成为我国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的有力推动力量。
  
  四是要在提升国民素质中推进城镇化。一定要清醒,城镇化并不仅仅是盖楼修路,拉动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关注和促进我国城乡“人”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未来预计每年平均有1400万人口大规模涌向城市,这就需要把成千上万已经进城和即将进城的农民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使他们在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到平等待遇,应该说这并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除了要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民居住证发放等方面工作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从基层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升国民素质。笔者这里强调的国民素质,不仅仅是指由农民变为市民者的素质,也包括现有市民的素质,如消除歧视、助人为乐、机会均等理念等。只有新老市民和农民的素质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才会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成为一个增强正能量和社会凝聚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改革的过程。对此李克强同志2012年1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就强调,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这应该说,是点到了问题的根本。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