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智慧图书馆24小时不关闭

  任何人只要在入口刷一下二代身份证,无需办卡就能进入图书馆阅览;通过物联网技术,读者可以不受闭馆影响,通过24小时自助还书机及时返还所借图书;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场所,用电脑、手机、电子书、iPad等登录网上图书馆,就可以享受“网上书屋”的便利——无锡新区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方式,成为“永不关闭”的数字图书馆。
  
  记者日前来到这座别开生面的图书馆,初秋的阳光正照射着宽敞的阅览大厅。只见12岁的沈韶君秀在爷爷的帮助下,在自动借阅机上将书还掉,迫不及待地跑到旁边像鸡蛋壳一样的沙发椅上,窝在里面用架上的iPad开始读起自己喜爱的杂志。沈爷爷则摘掉老花镜,坐在42英寸的电子阅读大屏幕前,用手指点点画画,看起了《扬子晚报》。
  
  记者与沈老聊起眼前这座图书馆,老人家感慨万千:“住在我们新区的人,以前要想去图书馆,基本上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太湖广场的无锡市图书馆去,时间长了也就懒得去了。”新区居民中,与他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现在呢,方便多了!家门口有这么一个图书馆,走几分钟就到了。而且,孙女还教会了我上网,在家就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读书呢。”
  
  记者到过的图书馆不算少,如果单纯比拼实体藏书,眼前这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区级图书馆不过才几万册图书、几百种报纸期刊,随便找出一家区级图书馆,体量大概都不在其下。这里的业务主管李洁告诉记者:“论场地面积、实体图书资源,我们没法跟市图书馆相比,所以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资源来补充——这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便利,更将图书馆的‘空间’无限放大。”据她介绍,如今,无锡新区图书馆已有110万本电子图书、400多种实时电子报、5678种长达百万分钟的视频资料和3000多种外文图书。
  
  在这家图书馆,感受高科技的同时,更能享受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
  
  书架旁,几位小读者正坐在垫子上看书。图书馆提供不少可以随处拎放的软垫,方便读者随走随看。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分散着一些样式别致的电话亭。“这是给读者接电话用的,进去关上门就能起到隔音的效果。”李洁说,很多人抱怨公共图书馆里比较吵,抱怨读者没有素质,其实,安静的图书馆氛围也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我们图书馆里就专门设有垃圾箱、电话亭,几次下来,读者就会自觉地往垃圾箱里扔垃圾,到电话亭里接电话了。”
  
  在馆外专设的吸烟区,无锡新区特勤大队的小曹,正在看《新观察》上有关钓鱼岛问题的专题报道。他说,他是为此专门到图书馆来查找资料的,“因为这里的网络信息资源,比一般图书馆要更丰富也更快捷”。
  
  据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的孙军介绍,无锡市在全国率先尝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将无锡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了一家公司,由其提供图书馆所需硬件、软件乃至运行团队。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更专业、服务得也更到位。
  
  查资料的小曹可能并不知道,别看给他服务的“小辫子”们很年轻,和她一起工作的10人图书馆运行团队,可都全部经过台湾专业图书运行团队的专业培训。而这个母团队,在台湾负责运行全台湾40%的图书馆,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和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这种方式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政府买单请市民看书’。”
  
  李洁告诉记者,作为“永不关闭”的图书馆,无锡新区图书馆自去年4月份运行以来,到馆读者量已达4万人次;数字资源搜索使用量20万次,图书馆网站点击量13万次。同时,图书馆围绕阅读需求,还因地制宜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更多的读者给“请进来”了。
  
  除了请进来,这家图书馆还主动走出去,将服务送到读者身边。开馆以来,馆员们主动外出拜访,为企业、社区、园区、政府机构、学校等1500多位读者办理了注册登记。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从图书馆获益匪浅。李洁介绍说,新区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未来结合企业服务的内容,开设了15条高速VPN的专线,为专线客户提供和新区图书馆内一样的专业数字资源服务。围绕企业科研、市场等工作方向,图书馆还建设了11万种电子期刊,包括学术期刊、经济数据库、国家统计资料、法律法规库、工具书数据库等资源,可谓“轻点鼠标,应有尽有”。
  
  返回南京,坐在报社办公室的电脑前,记者试着在浏览器网址一栏键入“www.无锡新区图书馆.com”,很快,就跳出了新区图书馆的页面。登录之后,查阅期刊、调阅资料、下载论文……一切,就如同记者坐在新区图书馆里所体会的那样便捷——这座“永不关闭的图书馆”让人感受到阅读的日新月异,不正折射了这些年来,人们文化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吗!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