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借力物联网建设稳固高质的大粮仓

  用占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全国七分之一的商品粮,养活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稳固高质的大粮仓。
  
  这片黑土地是如何实现连续两年增产100多亿斤粮食的?当我们走进黑龙江的农村,就会看见,一幅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农业的图景已经清晰地铺陈在这片黑色的沃土上……
  
  大科技:让黑土地更具生机

  
  在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农垦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农民的手机可神了,坐在家里就可遥控远处的大棚。通过连接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手机屏幕,就能监测上百个大棚的实时数据,看到大棚里的精细图像。大棚温度高了,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打开大棚通风设备,发现大棚湿度不够了,远程操控可打开大棚喷水设备。这就是七星农场全国首创的3G物联网智能大棚技术,也是黑龙江农垦率先建设的数字化农业的雏形。
  
  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力促农业科技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技术组装和配套集成,建立起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积温带的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累计投入7.68亿元,建设了1341个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粮食大面积增产增效。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姚宏亮是全国种粮大户、延寿县加信镇太和村农民。因为连年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他的水稻基地的耕地土质彻底变了样。姚宏亮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这地可有"劲"了,那些施用化肥常规生产的地块,稻秧比我的要少六七个"杈"!”姚宏亮对耕地的养护不仅仅是换个肥料种类,还有他自己发明的“高科技”获得国家专利的覆膜有机水稻专利生产技术。这种技术既为稻秧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温条件,又封闭了杂草的生长空间,以最安全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机水稻生产最挠头的除草问题。正是这个专利技术和施用肥料的改变,让姚洪亮的耕地实现了稳步增产。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