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云标准难争国际 话语权呼吁政策支持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虽然云计算作为新兴信息技术,为软件、服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近年ICT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建设,云计算标准化将推动和促进云计算业务研发、服务创新,是产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目前国际上以ISO、ITU、NIST等为代表的30多个组织,从2009年起已经开始了云计算标准化研究,国内CCSA、CESI等组织也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服务标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但一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云计算标准化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见相关成熟的标准规范出台;另一方面,在全球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时,在以企业参与为主的标准化组织中,我国ICT企业因传统软、硬件信息技术根基不稳健、缺少企业在国际组织中登台亮相等因素,使得国内标准化研究成果难以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政府组织对标准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将影响标准规范的执行力。
  
  国际厂商参与有限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可见做标准规范的企业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制定着产业的游戏规则。同时中国作为全球市场中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用户为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投资已经达到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2.0%。IDC预计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还将保持高速发展,到2016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
  
  一边是前景广阔的云计算市场,一边是产业主导权,在当前国内标准化组织中,可以看见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腾讯、阿里云等企业积极参与的身影,同时IBM、微软等国际IT巨头也纷纷加入进来。然而在企业开始研究、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标准的趋势下,目前云计算领域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在硬件方面,服务器芯片和网络技术等产业的核心主导权仍由国外厂商所掌握;在软件方面,当前国内云计算软件架构主要参考国外经验,而云服务的模式也大部分是模仿国外。”IDC中国企业级系统与软件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周震刚表示。
  
  虽然国外厂商也参与到国内云计算标准化研究当中,但就其参与度而言,出于国家法规,国外厂商在云计算标准规范制定过程中不享受投票权,同时国际厂商对国内整体云计算标准化项目的推动,在周震刚看来,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很多国外厂商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主要承担销售和市场职责,而并不对技术架构负责,这使得他们对于国家标准化建设的参与度有限。”
  
  海外发声仍待加强
  
  除了传统ICT设备商以外,运营商作为国内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主力,也在加强云计算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记者从电信、移动处了解到,其在推动云计算标准化方面已各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电信现在已加入ITU-TSG13(多协议和IP的网络及其互通研究组)和SG17(数据网和电信软件)小组,并牵头设计了《云计算基础设施功能需求》、《云计算运营安全指导》规范,计划于明年6、7月份完成,并加入MEF(城域以太网论坛)组织的动态资源调配以太网支持跨领域云计算领域的研究。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