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是趋势 大发展需要统一行动

  日前,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2-2016预测与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IDC预测2016年中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201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8.4%。
  
  中央“千人计划”学者、医疗信息化专家薛杨向记者表示,发展智能医疗是全球大趋势,对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问题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我国政府、医院近年来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投入较大,医疗信息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总体来说,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医院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
  
  医疗信息化大势所趋
  
  薛杨介绍说,通过医疗信息系统,患者的相关信息可以完整便捷地存储、检索、共享,再经过运营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药品、物流、办公耗材等项目的统计和管理。另外,医疗信息化系统还包括区域医疗系统实现不同医院、医院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可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远程诊疗,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
  
  近年来,美欧日等纷纷出台相关战略支持医疗信息化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导致医疗卫生系统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发展医疗信息化对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很大帮助。”薛杨表示。
  
  据了解,智慧医疗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阶段。
  
  在我国,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以财务系统信息化为主,约占70%-80%;临床管理系统涵盖一些临床应用,如电子病历、健康体检等,国内有20%左右的医院正向这一阶段转变;而公共卫生区域信息化包括若干医院之间的体系共享以及中小城市或大城市某些区域间的共享,可能涉及居民档案、突发卫生事件等,但这在我国仍未有大突破。
  
  医疗信息系统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厦门,以区域卫生数字化为特征的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覆盖该市95%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充分保证市民隐私权的前提下,免费为该市60%的人口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患者、市民、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服务。
  
  在这里,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网上预约门诊,而不再需要浪费时间排队挂号,甚至可以在家通过上网、手机、固定电话等方式预约挂号,并在社区享受大医院高端设备的检查和名医名家的会诊服务;在就诊时,通过医疗卡,医生得到授权后可以对以往健康信息快速调阅和参考,了解到患者所有的过往病史和医学诊断材料,包括X光片、化验结果、用药记录等,包括目前的药费负担;由于直接与医保系统联网,患者可以根据自己财务负担决定是否选择某些不在报销目录之内的药品;而医生将诊断结果输入电子病历后,便会出现一个基于既往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案,医生可以以此为指南,结合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微调,但同时要注明调整方案的原因,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并确保安全。而在电子处方上传的同时,收费室和药房的电脑上就已经显示出来,如果患者在医疗卡里提前储值,就可以直接去药房领药。
  
  这一系统可谓“省钱、省时、省心”。而在经济效益上,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共投资6000多万元,自2009年以来,仅在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方面就为市民节约共计7000多万元,极大地节约了社会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已经全面替代纸质病历,目前纸质资料只是作为非常时期的数据备份。”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信息中心机房,该中心负责人指着一排排服务器向记者介绍,这已经是更新换代一次后的服务器,目前数据化、信息化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