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上海感知网络已覆盖全市

  上海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要把交通流“调理”得更有序,基础是全面、及时地感知信息,这正是物联网之所长。
  
  上海许多驾车人已养成习惯:上高架路前先看看路边的交通诱导屏:前方高架路段显示为绿色代表畅通,黄色表示拥挤,如果是红色的“堵塞”提示,那就要赶紧考虑是不是走地面更好。
  
  目前上海各处设置了近200块诱导屏,“让信息跑到车轮前面”,缓解着车流在路网中的分布不均衡,以更有效地利用道路资源。
  
  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张祎告诉记者,上海内环以内几乎所有道路、外环以内90%以上道路,以及市郊干线公路、跨省高速公路,如今都在大量物联网传感器的感知之下。
  
  高架路上,每隔几百米就埋设有感应线圈;在地面干道,智能红绿灯在路口监测流量;小马路虽没有固定的感知装置,但利用出租车的车载GPS,中心能根据每辆车位置变动的情况推算出路况;对于出租车不常去的远郊和跨省高速路,则分析沿途乘客的手机信号,以此估算路上的车速和大致流量。总体上,上海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共有近3000个智能红绿灯、2万多组感应线圈、2.5万台GPS车载设备在日以继夜地采集交通数据;另外,日均处理手机信令达3000万条。
  
  但这依然只是上海交通物联网的一部分。遍布快速路的成千上万个摄像头、几百个车牌自动拍摄识别装置,以及机场、铁道、轨交、公交……都在向系统提供各自采集的数据。
  
  张祎说,上海智能交通系统汇集的数据源有230多项,它有力地支撑着市民出行、交通管理,也支撑着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