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史一哲,经济学博士,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战略研究部咨询顾问,主要从事物联网、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趋势之四:产业布局将突出重点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软硬实力率先抢占物联网发展先机;各地区武装上阵,预打破三足鼎立之势,物联网产业布局多极化发展。
物联网产业主要是构筑在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之上的。2012年乃至未来更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区域分布与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高度相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实力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集聚多、技术实力领先。而且,这些地区都纷纷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产业发展,力争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12年,物联网产业的爆发增长也将从这些地区率先开始。详见表4。
省市 |
优势领域 |
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 |
|
1 |
北京 |
1.技术研发 2.应用 |
1、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方面有较强实力; 2、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 3、涌现了一批应用;处在“自发为主尚未规范、有所应用未成体系、监测类多智能化少”的阶段。 |
2 |
上海 |
1.标准 2.制造 |
1、在标准推进方面,正牵头推进我国无线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并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 2、上海是国内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家电等为主的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群; 3、上海物联网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
3 |
天津市 |
应用 |
1、已经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将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2、建设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吸引全国优势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到天津。 |
4 |
广东 |
1.制造 2.应用 |
1、在传感器、RFID领域有强大制造能力; 2、已确定重点建设广州、深圳、惠州、东莞、顺德、佛山等一批产业基地; 3、广东拥有全国发展最成熟的信息化网络基础。 |
5 |
江苏 |
应用 |
1、技术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并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一定话语权; 2、江苏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 3、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技术、网络架构、行业应用等许多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
6 |
福建 |
1.制造 2.技术研发 |
1、拥有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基本完善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在某些领域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全国领先的企业; 2、在传感仪表、自动化控制、电子回执、射频读卡器、自助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已成立三个RFID应用研究中心; 3、已经建成一个国内领先、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信息网络体系,高速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全省。 |
7 |
成都 |
1.技术研发 2.应用 |
1、国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和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2、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物联网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 3、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开展了物联网试点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为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基础。 |
8 |
杭州 |
1.应用 2.技术研发 |
1、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 2、技术起点高,产业发展后劲足; 3、应用亮点多,产业化经验丰富; 4、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 |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传统优势地区,还有一些地方也积极地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在物联网产业中积极布局,寻求产业发展的快速突破,以此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谋取优势地位。比较典型的是江苏省盐城市和成都市双流区。2011年初,国家软件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研究院在江苏省盐城市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重点建设物联成果产业转化、应用公共服务、产业决策支撑三大平台,广泛汇聚国内物联网技术、人才、资金资源,推动促进盐城市物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2012年盐城市将首先在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领域取得快速突破。成都双流区也结合自身优势,确定了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产业和服务产业的思路,2012年将率先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一批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项目。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