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012年智能农业实施的关键点

  2012年将是智能农业发展的好年头。”一位业内人士曾这样说。在2011年中央和各地对设施农业建设不断重视的基础上,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几个政策性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无疑给智能农业良好的发展局面又锦上添花。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不十分明确、设施农业科研技术“短板”和农机部门管理方法等仍有待突破。但是,各地已然抓住了当前大好机遇准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发展方式将主打科技牌
  
  早在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日光温室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加快日光温室发展建设的各项政策,提出到2012年末,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35万亩;到2013年,北京市将建5个千亩以上的设施蔬菜标准园。同时将建5个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实现蔬菜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园分别位于通州、延庆、顺义、房山和大兴的蔬菜生产基地。
  
  为了落实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加快设施农业发展,2011年,北京市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新装备、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在以前设施深耕技术、电动植保打药技术、电动卷帘机、电动除草机、轨道式采收输送装置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将研究重点放在环保、低消耗的设施农业,期望通过研究声波助长技术、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空间电场促蕾防病技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技术等设施物理农业技术发挥设施装备的增产、增效、改善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质量的作用。
  
  2011年末,北京市农委科技项目《设施农业气象多点同步适时监测和预警系统试验研究》项目正式立项并由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进行实际研究。今年,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将在原有基础上,向研制智能化监控、人工辅助管理温室发展。项目的最终目标将对设施农业进行智能化实时监控,通过动态决策方案进行人工管理,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温室综合环境实量监控系统,各种温室作物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系列传感器、计算机芯片与机电一体化系统。
  
  与北京将设施农业向智能化方向推进一样,今年,浙江省宁波市农机局提出了发展“智慧农机”的口号。宁波市农机局局长李强介绍,“智慧农机”其实是信息化与农机化完美结合,将地理信息定位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与农机装备完美融合,实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完成农机化生产作业。设施农业将会是“智慧农机”的受益者。在设施农业中积极开展“智慧农机”试点示范,以农机化示范基地、“两区一园”以及设施农业建设等为载体,加快“3S”、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及设施农业领域的应用。同时,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上,加大蔬菜和花卉育秧播种流水线、冷藏保鲜、节水灌溉、饲料加工、自动饲喂、喷淋降温、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在设施种养中的广泛应用。
  
  投入仍是发展主要推动力
  
  2011年,宁波市首次将设施农业补贴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分别对建设2万平方米以上单栋钢架大棚、5000平方米以上连栋钢架大棚和500平方米以上玻璃温室予以补贴,充分调动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提升设施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加强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了连栋和单体钢管大棚建设标准。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蔬果花卉设施农业项目14个、畜禽水产养殖项目10个和加工保鲜储藏项目2个。
  
  2012年,宁波市将在2011年基础上加快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计划新建钢管大棚100万平方米,玻璃温室1万平方米。重点加大对各类标准化大棚、节水灌溉系统、降温消毒杀菌设备、多功能耕作机械、大棚自动卷帘机械、工厂化育秧设施、机械化播种育苗、基质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力度。加强对设施农业项目的监管,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在完善单体钢架大棚和连栋钢架大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水产养殖设施大棚和玻璃温室建设2项地方标准。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区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来抓,设施农业建设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日趋规范化等特点。截至目前,临河区累计发展设施农业近3万亩,其中2011年新建大棚和日光温室1.2万多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在此基础上,2012年,临河区温室建设布局开始由分散零星建设为主转向以集中、规模化为主,过去老旧温室被逐年淘汰,建设标准逐年提高。对番茄、奶黄瓜等35个新品种的种苗选育方式开始由传统分散的选育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同时临河区还积极推广温室喷滴灌栽培1000亩,设施农业装备逐步得到应用,经营模式日趋规范化。
  
  2012年是安徽省设施农业示范单位建设关键的一年,在总结去年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坚持示范单位建设不松懈,紧紧围绕“示范带动上层次,扎实推进出效益”的总体目标,立足“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建设活动方案”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安徽省设施农业发展,并在全省建设21个省级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通过整合资源,拟通过三期建设,共投入130多万元用于国家级和省示范单位建设,力争使各示范单位都能有特色、有实效、有创新。
  
  在建设期间,安徽农机部门对示范单位进一步加强扶持、引导,做好服务工作。一是以“农机化推进工程”为抓手,给设施农业示范单位注入新活力;二是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积极向示范单位倾斜,争取在机械化水平方面有新提高;三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织示范单位到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周边省份进行学习,促进示范建设领域有新拓展;四是深入调查研究,挖掘示范单位建设闪光点,推进示范单位建设上新台阶。同时,以示范单位建设为依托,对扩大设施农业装备购机补贴范围进行深入探索。目前设施农业发展进入快速上升期,通过对示范单位、市场和农户的深入了解,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安徽省设施农业发展的途径。同时,就拓宽设施农业装备在购机补贴中的范围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合作社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开展订单生产,逐步扩大设施大棚种植规模,带动农户使用新型生产资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