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条道路绿波控制智能化,让交通“聪明”起来

      

 

       无锡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从对20多个路口信息监控到如今的600多个路口,从公共交通的信息滞后到如今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公交线路情况,市民享受到了智能交通所带来的出行方便。今后,智能交通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智能交通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路网合理规划道路通行顺畅
 
   在蠡湖大道周新路路口,有一条“奇怪”的车道,地上没有引导方向的箭头标志,而是在车道上方有一块LED指示显示屏。据交巡警部门介绍,这是一条可变车道,在车流高峰时段,从万科、太湖国际小区出来的车辆大量涌到左转弯车道,这时该直行车道就会变为左转车道,分担需要左转弯的车辆,等平峰时段再恢复为直行。可变车道主要设置在潮汐现象严重的路口,由于道路资源有限,只能通过对车道的智能导向,来缓解早晚高峰时段车辆拥挤的情况。

 

  一个小小的智能化手段,却能缓解交通拥堵,让市民在出行时更加通畅便捷。昨日获悉,因可变车道的试点效果明显,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将原本的人工控制导向升级为流量自动控制,目前在全市梳理排查此类潮汐现象严重的路口,进一步推广可变车道。
 
   无锡机动车以每年10多万辆的速度在增长,每天几十万辆车在路上行驶,道路却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交通拥堵,通行条件反而逐步提高,这与智能交通的作用密不可分。“市民出行要便捷,必须在出发前就进行合理的出行规划。”据交通指挥中心主任吴仁良介绍,由于对交通信息缺乏及时掌握,车主出行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交巡警部门正在研发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今后市民在出行前就可预知交通状况,等到出行时就能避开交通拥堵路段。
 
   出了家门,路上的交通状况瞬息万变,这时,交通指挥中心就要通过优化信号配时,来提高车主的通行速度和效率。目前,我市在运河东(西)路,兴源路、兴昌路以及前往太湖新城的贡湖大道、五湖大道、蠡湖大道等40多条道路涉及100多个路口,都设置了绿波控制,即车辆在通过信号灯路口时,绿灯常亮,一路畅行。
 
    自无锡地铁建设“十月围城”之后,大范围施工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交管部门通过对交通组织、车辆分流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得无锡没有出现常发性交通拥堵。“这就是智能交通的威力。”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主任吴仁良如是说。
 
公共交通优先市民出行便捷
 
  在市中心上班的王小姐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坐公交上下班的她在出发前都会登陆无锡公交网站,查询自己所乘的11路车到站情况。“我在崇安寺上车,提前查询可以知道所乘线路的实时位置、到达候车站点的时间和站数。这样我就能踩准到站时间上车,不用再费时等候了。”
 
三年前,在《无锡市城市优先发展公交三年建设》中,就提出公交要走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对一个大城市来说,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中,公交智能化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今年10月1日,无锡公交公司的电子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无锡公交智能化系统的三大平台之一,市民可以通过短信、网站、智能手机、电子站牌等系统查询公交信息。“公交优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公交与市民的及时互动、信息畅通。”无锡公交公司负责人介绍,公交公司在营运调度指挥系统每天3000万的数据中,提炼出老百姓需要的数据,如到站时间、距离、速度等,第一时间发布给需要的市民。“乘客通过查询后可缩短候车时间,公交也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现在,信息平台平均每天收到市民查询的手机短信就有3000多条。
 
       信息交互实现后,下一步,交管部门也在研究公交信号优先的智能化,预计明年进行试点。贯彻“公交优先”的理念,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公交车快起来,这个快并不是指车速,而是要给公交提供一个通畅的路况环境。“公交专用道上来了三辆公交车,快到路口时,绿灯却要变红灯了,这时候就要适当延长五秒钟或更多一点,确保让这三辆车过去。”据交通指挥中心介绍,公交信号优先并不是挤占社会车辆的放行时间,而是通过对信号系统进行改造,在路口一定距离设置检测器与公交车上的智能装置相对应,以此来实现公交的优先通行。“只有公交的通行效率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此外,无锡运管处也在进一步完善出租车调度系统,开发手机双向感知智能叫车业务,据了解,目前,叫车服务仍是通过拨打“88008800”电话,由第三方平台负责调度空车。随着支持GPS和上网的手机逐步普及,今后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叫车”软件,通过发送要车信息,无需人工转接在线叫车,附近的驾驶员应答后在车辆导航屏显示乘客位置,乘客的手机则显示来车信息和最新位置,就能直观地实现智能化叫车服务,由此还能减少司机空驶、道路占用率、尾气排放污染等作用。

      上万辆经营性车辆安装GPS监管
 
  去年初,无锡运管处初步建设完成了智能运输监控调度系统,该系统将公路客运、危险品运输、出租、公交、教练车和稽查车GPS信息以及固定的运输节点和移动的车载监控视频整合于一体,实现了综合监控。目前,我市约2800辆客车、4040辆出租车、3000多辆公交车、2000辆危险品运输车都已安装了GPS系统。
 
    有了GPS的及时监管,市民的出行安全也得以保障。危险品车的GPS能显示运载货物、驾驶人员、应急处置方案等情况;客车能显示线路类型、起讫点情况;出租车能显示空载满载及驾驶员等情况。在地图上指定监控区域,对超出区域的车辆还能进行报警显示,进一步提升了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和运输处置能力。
 
   智能交通是物联网的深入应用,突出的是以人为本。2002年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刚成立时,全市仅20多个路口纳入监控管理,现在已经有600多个路口安装了电子监控。从去年开始,高清摄像头又取代标清“上岗”服务。交巡警部门可以实时监控路面信息,这对在道路上通行的人、车来说,安全感得以提升。
 
    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智能交通的多头管理,数据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也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士分析,未来的智能交通,将是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可以做到不撞车,也不堵车的智能系统。作为无锡“十二五”发展的动力源泉,智能交通建设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把分散在各行业的交通信息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最终让公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经济。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