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雪城教授:物联网核心价值是应用服务(图)

  邹雪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物联网研究院院长,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主任,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系党总支委员、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设计中心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校 物联网研究院院长 邹雪城教授

  一直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与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研究基金、国家攻关、国防电子预先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基金、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等共20余项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60项,获得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与设计、集成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现主要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微电子与微光子学以及集成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力,物联网的吸引力不容置疑。特别是近年来物联网概念的逐渐实施与普及,为各行各业的创造发展提供了契机。若说物联网的切入点在哪里,商业模式怎样?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抓住了商机,谁就有可能沾上物联网的边。对此,华中科技大学物联网研究院院长邹雪城教授也指出,展现物联网核心价值的是应用服务,物联网企业需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学习、了解、深入探讨其商业运作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物联网体系架构
  
  记者:物联网是近年来非常“时尚”的前沿话题,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邹教授您能为我们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联网吗?
  
  邹雪城: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将各种各样的Things相互连接的网络。如果深入探讨其概念,想必业界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每个国家、企业或个人在提物联网时,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定义。如欧洲对物联网的定义就较为学术化,指出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美国则是将物联网概念与计算机科学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式的定义是基于传感网提出并与之相关联,更强调monitoring(监控)的概念。
  
  总的来说,现在很难去定义物联网,也很难列举实例解释。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物联网的出现不是从天而将,而是经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孕育而生。从PC的发展历史就可清楚看到,从上世纪个人电脑到本世纪初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甚至如今的环境智能化(AmbientIntelligence),信息技术的发展正逐渐将物联网概念推到世界面前。
  
  记者:目前,国内普遍认为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您对这三层架构的技术发展怎样看?
  
  邹雪城:物联网的三个重要组成架构中,感知层既是基础,也是技术层面最难实现的。它是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及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量传感器等采集信息,使物体“开口说话”,这是物联网实现对物体进行互联的第一步。人如何知道自己的脉搏、血糖、心跳等状况或指标,是通过一个物理的方式感知,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使用。这一感知过程中,就存在着“如何获取数据感知真实世界”、“数据合理使用分析”这两个核心技术难题。如水质监测,如何监测水中的BOD、COD等参数,就需要植入大量的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传感器。但如何使监测数据更为精确,就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研究生产各类特定的传感器。目前,国内的传感器都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是“一对一”的形式。从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来看,就要求一个传感器能实现对更多物理化学量的监测和感知,这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传感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网络层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就是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进行传输。通过无线传感网、光纤网、互联网、广电网等传输感知层的信息数据,从而形成“对话”。如今每个人、每个企业都非常依赖网络,物联网产业应合理利用“网络化生存”大环境,不断研发新的网络应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最后的应用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展现物联网应用巨大价值的核心架构。基于以上两层的技术,它将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以及完成特定的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的任务,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发挥智能作用。总之,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既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更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唯有当物联网接入互联网、普及应用,数据量越来越大,应用需求日益广泛、强烈之后,物联网才会迎来大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物联网浪潮标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记者:那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新浪潮,物联网的时代标志是什么?其发展前景是否如相关研究机构所预测那样能超过互联网带来的收益,该说法是否有炒作、夸大的嫌疑?
  
  邹雪城:每一次信息产业的发展浪潮,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识和时代特征。物联网浪潮的标识,是通过感知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及应用服务等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且抛开物联网是第几次浪潮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兴起,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国家、企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挑战。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技术或产业的兴起,都需要尝试,更需要先驱。无论是泡沫还是炒作,对市场、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能对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壮大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人人物联网”也是一个新浪潮兴起的标志。如果只有观望,这无疑对产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但从学术研究方面来分析,作为信息产业的新生儿,物联网的发展核心和重点是技术革新与突破,因此我们必须要冷静下来做研究、搞技术,扎扎实实解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不能说一个普通停车场加装几个摄像头就是“物联网停车场”,这无疑是哗众取宠。
  
  物联网的兴起与互联网兴起很类似,起步阶段都不能立竿见影创收益。就像互联网兴起之时,很多企业都火热过一阵,但最终能存活并创造经济效益的并不多。物联网发展至今,虽已较为普及但一直以来都未创造出更多的应用模型、商业模式,它还仅仅只是一个平台。因此,物联网的发展还应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尽早实现“物联网”概念的“落地”。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涉及产业链丰富,当越来越多的成熟应用服务出现时,其创造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或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而是激发出更多的新机会,这恰恰也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物联网发展:资源与创新先行
  
  记者:物联网概念的兴起代表了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也预示了社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我们在憧憬美好未来时,企业应如何去推动物联网发展和落地呢?
  
  邹雪城:对物联网企业而言,首先要清醒地认识物联网的现状,其次要遵循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观。以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传统的社会发展观分析,不难发现人类是基于物理空间和物质资源生存并生产生活的。而未来的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还将出现两个空间,即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同时,当虚拟空间中的问题影响到物理空间时,这势必还会产生第二个资源,即数据资源或信息资源。
  
  基于两个空间和两种资源的社会发展观或城市发展观,不仅能把未来物联网构建并发展起来,还能给整个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因此,物联网企业应该从两个空间中去活用这两种资源,使其互动和交叉。如,国外的Twitter和Facebook就是在物理与虚拟两个空间中,通过整合每个网民的名字、号码等信息,形成一个可进行商业运作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最后再将这些资源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服务商Google,也正在逐渐转变运作观念,提出“Google+”体验,扩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占有。而国内近年来兴起的“微博”,其发展方向也是一样,希望将物理空间中的个人资源聚合至虚拟空间,并把资源分享至物理空间,形成资源的循环互动。
  
  所以,在这个信息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物联网企业除了大力发展自身技术、应用服务外,还要加大力度对自身数据资源的把控和对其他行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因为,最终考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就是对资源的控制力和占有率。
  
  记者:那物联网的商业应用模式,是否可认为是基于两个空间对两个资源的利用呢?
  
  邹雪城:可以这么说,但不要忘了展现物联网核心价值的是应用服务。从应用方面阐述,当前物联网企业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通过应用模型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拉动技术的创新和整合。就一个论点,可通过苹果公司的产品技术应用模式进行解释。为什么苹果系列的iPhone、iPod、iPad等产品,能经久不衰,主要源于苹果公司对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苹果曾有一个经典商业运作案例:为将iPod产品打入喜欢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的群体,苹果公司通过整合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与Nike合作推出Nike+iPod的复合产品,吸引大众购买,扩大iPod的市场占有率。其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构建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模型,通过在Nike跑步鞋里加入传感装置,记录跑步时人体的心跳速度、卡路里消耗等数据,并通过蓝牙、ZigBee等无线传输技术,传输至iPod终端为跑步者显示实时的能量消耗;二是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基于物理空间的数据资源,为全球喜欢跑步听音乐的人群搭建虚拟空间、虚拟社区,并把数据以排名、对比、在线体检等形式进行使用,吸引用户积极参与数据上传;最后,是将庞大的虚拟空间数据用作实体营销资源。
  
  从这个案例,不难发现苹果公司产品和技术的商业运作模式,其实就是大家所谈论的“物联网”概念。之所以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较为缓慢,除了技术、政策、标准等客观因素外,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业界对“物联网”概念的纠结,而没有高度重视商业运作模式及技术的整合和创新。
  
  记者:根据您上述观点,物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更注重什么呢?
  
  邹雪城:物联网的兴起,确实给国内的众多企业创造了商机。面对商机,企业要重视修炼内功,并不断探索创造新应用模型、创新商业模式。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大众服务,改变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如何挖掘新的应用模型和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当前物联网企业要重点探索的方向。虽然现在国内物联网的发展环境比较好,但目前社会体制还有很多问题与之不适应、不相符,细节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商业模式、法律法规、政策、资金等方面,都需要整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物联网企业在发展中一方面要强练内功,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产业链的整合。此外,快速发展物联网,加大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