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N”多重技术应用驱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全球热点关键词,最近几年,在中国受关注度最高,越多越来的企业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来,华为中兴通讯、美国高通及微软等领域巨头更踊跃参与到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而且,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同,看待智慧城市的视角亦是各不相同。

IBM最早提到“智慧城市”概念,其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对智慧城市的描述即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1XN”多重技术应用驱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不可否认,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建设智慧城市强有力的支撑,但强调以人为本、协同、开放、用户参与的城市形态同样重要,中国以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是信息化,主要还是低层次的信息化,新型智慧城市则以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元、网络空间安全等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城市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态。总而言之,智慧城市可以用四大特证来概括: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IoT+全联接 使能城市全面透彻感知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这一点毋庸置疑。必须使传感器及智能设备渗透到智慧城市产业领域的各触角,才能使城市全面透彻感知,给予城市以生命和气息,这是构建智慧城市的最基础数据来源,这一点,需要靠新兴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

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联接还普遍缺失,缺乏高效的数据传送系统,而窄带物联网NB-IOT的到来,则开启了数据传送新时代。NB-IoT无疑是5G时代物联网中的一大热门。华为Marketing与解决方案总裁张顺茂表示,不能把智慧城市局限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全球的智慧城市都应该联接在一起,因此,物联网技术一定是全球的标准。据了解,华为是提倡3GPP标准的创始者之一,由华为参与制定的窄带物联网3GPP标准已冻结,全球可广泛部署,相比4G来讲,窄带物联网联接数更多,而且具备更深的覆盖及超低功耗(10年电池寿命)。据张顺茂透露,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和IOT OS,是业界首款NB-IOT芯片,轻量级物联操作系统,其具备三大优势:传感更智能(更低时延,更高精度);联接更智能(多协议Zigbee;自组网);开发更智能(高级语言开发,远程加载,本地运行)。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智慧城市和工业物联网业务负责人方学勇表示,万物互联已经到来,高通致力于打造万物互联的生态系统,物联网的联接需要多种连接技术手段,LTE物联网可以降低复杂性、改善电池续航并扩大覆盖,为蜂窝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高通提供广泛的物联网技术组合,满足多样化的连接和计算需求,他认为,启用智能边缘计算和管理,在数据采集作决策是智慧城市和工业物联网的关键。

微软中国物联网高级经理节冕表示,物联网推动数字化升级转型,微软未来智慧城市的愿意即是革新运营模式和基础设施、服务市民和企业及加速创新机会,利用物联网的加强效率,方便对接企业和市民,他透露,芬兰赫尔辛公交,利用收集分析巴士传感器数据,降低了5%燃油消耗,提高了驾驶员业务水平,同时了提升乘客满意度。

数据共享及基础设施促进产城融合

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产,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城市的运行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及时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可以说,大数据资产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用高低,但问题是,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数据都分散在政府的各级职能部门里边,也就是目前“信息孤岛”比较严重,因此,数据整合及推进的速度非常缓慢。

在数据融合上,新加坡和英国做的比较好,当设备和技术得到普及之后,新加坡开始进行相互沟通和数据共享的布局。第二个十年战略“国家科技计划”中,新加坡政府在行政和技术层面上,着手解决城市信息和数据的融合共享问题,将信息共享从政府扩展到全社会,消除“信息孤岛”。当信息化成为全国关注的产业后,新加坡就像是开动的马达,以非凡的速度让一个智慧国度逐渐崛起。

华为张顺茂表示, 华为自主研发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Fusioninsight,是打造数据融合的基石,其具备PB极海量存储,相当于全美国图书馆藏书的一半内容,高效查询分布式数据存储,百亿条记录秒级查询,另外,对传统数据库、图像文本、语音视频可以做统一智能分析。据了解,华为为深圳龙岗规划的城市公共信息资源中心助力龙岗实现了智能治理。

构建产业生态圈 群力共筑美好城市

无论是针对云生态还是物联网产业的构建,领域巨头都在争抢生态圈的建立,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技术方案的竞争过渡到产业生态圈的竞争,对于智慧城市的构建也是一样,产品和技术方案是基础,而产业生态圈的建立则促进智慧城市大力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先生曾说:“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都不是纯靠政府、纯靠技术可以解决的,必须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力量。”看来,智慧城市必须以产业生态圈的模式来驱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华为智慧城市战略定位聚集ICT基础设施,聚合生态圈,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借产业合作伙伴之合力,共筑智慧城市。据悉,华为提供的“一云二网三平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整体架构以及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取得不错的成绩。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洪慧表示,新ICT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实践,基于技术创新打造开放平台,构筑合作共赢新生态,新ICT不仅仅是技术 ,更是平台和生态。她透露,华为为规划的智慧路灯,点亮智慧城市,具有节能、简化、可运营及全方位开放的智慧城市形态,据悉,智慧路灯帮助捷克降低80%的能耗及90%的运维成本,而且支持集成第三方应用和设备。

中兴通讯的张涛亦表示,智慧城市步入数据运营时代,中兴通讯打造互联网+生态圈的概念,通过产业协同、数据共享、价值延伸,以共生、互生、再生促进新业态。据他透露,中兴通讯在全球实施的智慧城市已有100多个,其中,智慧银川、智慧沈阳成为中]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问题成挑战 急需破冰

智慧城市建设信息高度集中化的特点,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城市中传感感知、通信传输、应用服务、智能分析处理等诸多层面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日益凸显,使得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近日,发改委、网信办等联合编制的首个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出台,597个试点智慧城市要首次接受评价检验。其中,网络安全是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之一。

张顺茂表示,安全问题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无法掌握安全态势,缺少防御新型安全威胁的手段,他表示,华为推出的CIS智能平台,大大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具备三大优势即感知更全面、可以涵盖所有的IP设备,而且可以集成到全球安全情报库;第二,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数据处理更为智能;最后,处置更为高效,可以10亿条记录5秒内返回结算。

在信息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网络安全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华为、中兴一再被拒于美国市场之外就是最好的例证。面对由全面感知及数据融合带来的安全威胁,国家应从战略、制度、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错误的观念造成智慧城市建设对网络安全关注不够,成本投入少,不少项目埋下了网络安全事故的隐患。

在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各种配套的网络安全设备设施,并建立完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机制,如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网络应急响应、网络安全能力评估等机制。大力支持关乎网络安全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设立网络安全基础技术研发、产业化重大专项,增加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加快国产化替代过程,以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