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融合安防需求的行业应用及创新

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物体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从声、光、热、湿度等信号来感知,为物联网工作起到采集、分析、反馈最原始信息的功能。
  
传感器的类型多样,可以按照用途、材料、输出信号类型、制造工艺等方式分为热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数字城市、教育行业、公检法司、环境行业等。
  
随着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传感器外形和工艺的提高,大大开拓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嵌入式智能技术是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将软硬件相结合,实现传感器的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和嵌入式软件的高效率、高可靠率等优点。
  
2、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电子标签可实现高效灵活的管理,是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典型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通过读写器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信息处理系统根据需求做相应的信息控制和处理工作。
  
RFID与普通的条形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读写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读取信息是不需要光线、不受非金属覆盖的影响,而且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仍然可读;存储容量大,可以反复读写;可以在高速运动中读取。
  
不过,目前RFID也存在许多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RFID防冲突问题、RFID无线研究、工作频率如何选择、私密信息的安全防护等方面。
  
3、智能技术,物联网的智能技术就是指海量信息的智能分析与控制。依托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对物联网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与快速处理,并将结果实时反馈给物联网的各控制部件。为了有效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在安防领域,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起源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它综合应用图像增强处理等技术,在实现目标与背景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将目标特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模板或规则进行比对,自动识别感兴趣的目标、行为、事件或数据并产生报警,必要时可自动跟踪异常目标并联动其他安防设施,显着提高了安全防控整体效率和能力。同时利用安防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海量历史视频信息中实现基于时间、地点以及语义特征描述的智能化查询搜索,可以为公安机关侦察办案提供高效的查证手段。
物联网融合安防需求的行业化应用
  
具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成为了一种采集关键信息的智能感知器,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由此一来,带来的应用就不再仅仅是视频监控应用,而是产生了以视频监控应用为核心、围绕在视频监控应用周围的一系列新的应用。
  
4、云计算,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石。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模式的支撑。首先,云计算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其次,物联网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需要大范围的支撑平台以满足其规模需求。
  
在安防领域,安防产品的广泛应用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导致了安防数据较快的增长态势,而当前存储介质的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目前数据存储所需要的增长速度,因此新的存储–云存储被探索发现。与此同时,由于现有的传统技术也无法满足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查询、分析、计算,新的计算模式–云计算也应运而生。
  
物联网浪潮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大批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小巧智能的传感器,或者直接升级换代,给市场带来的商机将大得难以估量。用于动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据专业人士预测,如果物联网全部构成,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
  
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在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物联网融合安防需求的行业化应用
  
一、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我国政府已经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2012-2013年,城市道路交通行业投资额将继续快速增长,2013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9.5亿。交通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未来5-10年发展进行谋划。
  
二、智能变电站
  
根据电力、电信、海关、银行、水利等具有大量无人值守机房/变电站的用户的远程综合监控需求,通过加强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用户对前端无人或少人值守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利用现有的网络对前端的图像、环境、设备运行状态、门禁、周界防范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大幅度提高了对前端监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降低了人员及管理成本。
  
2011年1月3日,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市惠山区西泾变电站日前投入运行,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和巡检”。西泾变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将传统意义上的变电设备“活化”,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完成自动控制。完全达到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前期预想,设计和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这套系统通过在前端机房/变电站安装摄像机、微音探头、数字/模拟环境变量采集模块、门禁、周界报警等高科技设备,并将其中的音视频、环境变量数据、出入口控制等接入前端综合监控主机,实现音视频、环境变量等资料实时数字化存储记录,同时,管理中心可管理所有前端综合监控主机,实时监看前端的图像、环境数据、门禁信息等,并对前端的所有突发情况做出高效、及时的处理动作。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