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搭建“虚拟养老院”智慧平台

养老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今年市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委员针对养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张晓林一直非常关注养老话题。他建议,应该依托“智慧青岛”建设来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本市虽然在李沧区等部分社区和福彩养老院启动了智慧养老试点,也有企业开展了智慧养老业务,但是尚未出台详细的发展规划。”他建议,搭建“虚拟养老院”智慧平台,创立“养老服务券”制度。同时有政协委员也提出要建立养老护理金制度,还要加强对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和社工引领,逐步推行专门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智慧养老

建立养老服务统一呼叫中心

市人大代表、青岛东方海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林告诉记者,如今青岛在探索很多的养老方式,但是都不成体系。青岛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已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他建议,必须把握“智慧青岛”建设的机遇,依托物联网网络和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产业。

他说,《智慧青岛战略规划》并未把智慧养老列入智慧城市运行管理重点工程,《青岛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没有提出相关的目标任务,智慧养老产业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发展定位不明确,经济效益更无从谈起。此外,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层次较低。目前开展的试点,提供的大多数是居家呼叫、实时监控等一些细节服务,与真正实现“智慧”养老相去甚远。同时物联网发展技术不够成熟,云计算和大数据整合处理能力不足,缺乏系统、规范的服务管理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产业发展还处于低层次阶段。

张晓林建议,政府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可参照杭州等城市的做法,制定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服务项目的工商、税务、金融优惠政策;建立“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资金筹措机制,创立“养老服务券”制度,鼓励社会各界购买“养老服务券”,直接发放给需要的老人,在购买服务时充抵服务费用。

此外,还必须进行试点,结合“智慧青岛”确立的“智慧城市、城区和社区”试点,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养老院,开展“智慧养老社区”乃至“智慧养老城区”试点,以点带面,扩大智慧养老覆盖面。通过政府补贴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设一批养老平台,发放一批数据采集设备和智能终端,分期分批建设应用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和项目,探索实践智慧养老运作模式,为全省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 。

同时,搭建“虚拟养老院”智慧平台。以现代化信息平台为载体打造的“虚拟养老院”是“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破题之举”,建议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结合智慧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普遍搭建“虚拟养老院”智慧平台,以招标委托、特许经营的方式,确定一个或几个平台运营商,设立统一标示的呼叫中心,以社区为单位,将分散居住的老年人通过注册纳入“虚拟养老院”,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有机结合。

传统养老

建议建立养老护理金制度

“我的提案是,建议用法律形式明确子女、政府及居委会在养老方面的责任。”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图书馆编目部主任陈晓波建议建立养老护理金制度,由单位缴纳一部分、自己做志愿服务换取护理金,为居家养老提供保障。她认为,目前由社区、街道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达到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太少,老年人迫切需要提供的紧急医疗救治、家政服务、上门维修、就近用餐、配送餐服务等难于实现;志愿者提供服务后储蓄积分、换取积分等政策不到位,缺乏长期政策支撑,难以持续。社区医院网点不足、医生缺乏、医疗设施简陋,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药品不够、取药用药不方便等。

她建议建立护理金制度。“护理金账户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个人单位缴存建立;另一部分可以用志愿服务获取积分建立,用年轻健康时的志愿服务,换取自己或家人需要时支取进行护理服务,同时解决养老服务中志愿者严重缺乏、志愿者服务不可持续的问题。”另外陈晓波提到,居家养老护理员需求量大,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或者对本市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或技能补贴。”此外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配建指标的,政府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配建的养老设施出租用于其他用途的,应当收回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测管处处长逄铭新认为,居家养老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和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市、区政府应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购买服务、服务外包、项目委托、政策扶持、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市场服务主体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护理服务。

“要规范公共服务,提升照护水平。”他说,要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对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和社工引领,逐步推行专门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要明确具体牵头单位,整合基层民政、人社、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依托区域社会救助、劳动保障 、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医疗卫生、老年活动、残疾康复等服务设施,多渠道 、多形式、多方位开展服务,逐步形成覆盖城区、满足不同需求的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chengshizhuanlan/2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