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应用

世界之所以对信息产业高看一眼,不仅仅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还在于它在发展中不断向各行各业进行渗透,颠覆、迭代、融合、跨界、重构、创新……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都产生深刻影响,并逐渐渗透至社会服务、政府管理等领域。

当信息经济遇见一座城,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变化?

杭州,一座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城市”的古老商业都市,而今又蝶变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当下,杭州举全市之力发展“一号工程”,涌动着“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创业创新热潮。

以信息经济之名,杭州正在上演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故事。

传统制造的信息“再造”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条上马不久的新生产线,让“兆丰”迅速具备了年产500万套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制造能力。而且,其他生产线要380名工人,新生产线把仓储人员算在内还不到50人:出力的都是机器人,做一套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节拍只要18秒,以前则起码要10分钟。

18秒和10分钟,“兆丰”董事长孔爱祥深知此中区别,“这不是时间和产能的问题,而是技术的问题,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节拍极限在15秒,德国人做得到。如果我们再快3秒,那就是世界一流了。”

让“兆丰”接近德国制造的,正是“信息化”这双新翅膀。孔爱祥自豪地介绍,新的生产线“零件是老外的,大脑是自己的”。他说,“工业4.0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这一点在‘兆丰’正在普及。”在孔爱祥的计划中,最终“兆丰”要做到的是,把不同的智能生产线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今年我们要做工厂物联网,车间工人只要用一个PAD,就能操作、监控生产线了。”

如“兆丰”一般,随着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推进,杭州一大批工业企业已经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转型路上。

走进西子奥的斯的车间,记者发现,这里的生产“静悄悄”。在西子奥的斯,信息技术的改造已经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制造。最让人惊讶的是,通过信息系统的设计改造,西子奥的斯实现了“协同制造”——与几百家供应商协同、与客户协同。如此一来,电梯的排产实现从月计划详细到小时计划,每3分钟就能发运一台电梯。

电梯的销售也从原来的款到发货转变为现在的款到生产。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监盖利民告诉我们,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就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这是工业4.0区别于工业3.0的重要特征。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作为杭州工业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正在由过去依赖成本优势的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转变。

再看纺织化纤业,这是杭州的传统支柱产业,其行业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20%。而今,这个存在大量劳动密集环节的产业,也因为信息化基因变得“新鲜”起来。

盛元化纤是杭州行业规模排名前三的企业,走在企业生产车间里,从卷绕落丝到运输仓储、产品检测,再到外箱包装,全由自动化机器人代劳,一改化纤行业依靠人力投入赢效益的传统形象。这要归功于盛元率先在纺丝环节中,一次性投资2.5亿元,引进了德国4套高端工业自动化设备,这是中国首套应用在化纤行业的全过程智能化自动流水线系统。公司副总经理周先何说,这套“机器换人”系统全面运行后,总体减少四成的用工量,每年节约人力成本1000多万元。

与车间里的喜人变化相比,采访中,在与多家制造企业负责人交流时,我们更是对这些外界眼中的“传统企业家”对信息经济新思潮、新技术的高度认知印象深刻。他们自信地对我们表示,工业4.0的基因并非欧美企业所独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好比催化剂、黏合剂,可以成为浙江企业赶超国际一流的新利器,成为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服务业遇见信息经济

6年前,张旭光开始做杭州市民卡时,涉及的仅仅是小额支付和身份识别。如今,已经演变到2.0版的市民卡,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未来这张卡会成为O2O电商化的民生协同服务平台,成为城市‘个人征信’和‘低碳积分’记录、评价和激励的管理平台。”这位浙大网新科技IT服务集团的高级副总裁说。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chengshizhuanlan/2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