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物联网行业的关注层面差异对比

  【智慧城市网】在中国,物联网目前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在依靠政府的驱动:工农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等等,都是一些公共基础设施。
  
  几乎全球都在做物联网,在中国叫IOT(InternetOfThings),在美国也叫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那么全球各地的物联网行业以及企业的产品有哪些差异?他们专注的物联网层面有哪些不同?这里来简单做一些对比。
  
  国内:感知层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国,物联网目前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在依靠政府的驱动:工农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等等,都是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这些产品或者方案虽然没有很强的市场驱动力,但是从长远上看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因此主要由政府出钱购买扶持。从行业环境的角度去看,中国目前并未实现较高的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建设感知层硬件设施,所以物联网产业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总的来说,目前发展较为迅猛,处于初级阶段。
  
  国外云平台:应用层与用户体验
  
  很多人觉得在技术方面国外比国内先进很多,这种看法有些片面。其实在日本、美国等电子信息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他们依然需要做很多底层的事情,包括网络搭建、数据采集等等。物联网带来的信息空间是庞大的,我们在物体连接至网络这一环节始终做得不够多。
  
  但是由于社会体制和创业投资环境的差异,国外的物联网行业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感知层为基础,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做应用层的产品。比如IBM推出的车联网云存储服务,为用户提供可以记忆驾驶习惯的功能,这些用户习惯可以被车辆快速读取和转存,从而优化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较强的市场驱动力也会促使很多“不甘寂寞”的人去发明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尽管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但是也有获得不少用户支持的3D打印机、智能喂狗系统等等,经历了重重考验,成为极具特色的亮点。
  
  差异原因不在技术
  
  有些朋友总喜欢用“技术落后”来搪塞一切差异性问题。事实上国内极强的“山寨”能力已经说明差距不完全在于技术。在一些优秀的尖端产品出来之后,我们总能模仿学习出来。换言之,即使国内无法推出技术同样精湛的中国版“googleglass”,但至少可以简单实现功能,在产品创新度上同样可以带来震撼。这样有趣的新模式产品越来越多,也会吸引创业者和消费者去跟随开发。而总是看到一些企业打着物联网的名号去做上个世纪的事情,去争抢人满为患的传统市场,也让旁观者倍感焦急。
  
  编者按:在差距和问题面前,不能仅仅说是技术落后。如果模式够创新,或许也能够成为一流的企业。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