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超越人脑”战争机甲人”真的要来了吗?

  【智慧城市网】近日,IBM发布了与美国国防部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基于人脑特征的全新计算架构,该架构可以让下一代应用在感知、行为和认知方面的效率堪比人脑。该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套“类人脑”电脑,而且其尺寸与功耗也要与人脑相当。
  
  如果“类人脑”研究成功,人类的智慧是否会被机器超越?“战争机甲人”是否会在地球上出现?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BCM专委会委员,《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等图书作者段永朝近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人脑”与人脑无类比性,“战争机甲人”目前只是一个幻想,但是将来有可能变成现实。
  
  “类人脑”电脑“智能”能超过人类吗?
  
  自从计算机问世,对电脑拥有的“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类的争论一直伴随着IT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段永朝对人民网记者表示,“类人脑”与人脑无类比性。过去,人们简单地把人脑与机器、计算机做类比,来判断机器“智能”能否赶上或超过人脑智力水平,这是一种停留在单体的对比方式。人们致力于制造“万能的”、“卓越的”电脑与“人”做比拼,很典型的是IBM的“人机大战超级电脑”。现在发现,需要制造的不是单体电脑,而是需要一个聚合。
  
  段永朝认为,今天,这个问题已经出现深度变化,方向发生偏移。人的大脑细胞有另外一种生物学特征,称为“群体智慧”。单体电脑“智能”很少,但是如果将成千上万的单体组合在一起,“智能”就会有个质的飞跃。IBM的计划突破了以往的概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0亿个计算单元聚集在一起发生的威力。
  
  “战争机甲人”未来会出现吗?
  
  7月31日,好莱坞科幻大片《环太平洋》正式在中国内地上映。这场银幕上史无前例的机甲人与怪兽的大战,打破了以往此类电影只出现一个怪兽对战一个机器人的规律,汇聚了中、美、俄、澳、日五国的“贼鸥”机甲人围殴多个巨型怪兽。
  
  8月8日,IBM宣布与美国国防部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最终目标是“类人脑”电脑。该架构可以让下一代应用在感知、行为和认知方面的效率堪比人脑。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战争中,会出现真正的“战争机甲人”?段永朝表示,“战争机甲人”目前是一种幻想、畅想,但是将来是有可能出现的。
  
  段永朝解释说,自古以来,人类的战争是有边境的,如长城、城堡、阵地、护城河等都划定了战争的边界。大家致力于寻求一种制胜之道,在战场中获得优势地位的,比如无所不能的进攻性武器。我们的意识中,一直把“战争机甲人”想成是“一个万能的、无所不能的战斗单元”,是以单体为参照。“战争机甲人”这个比喻名词潜藏了假设,预示着对未来战争的一种假设,还里面含有传统战争的理念,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根据以前看到的一些论文来,美国不是这么定义战争的,美国人定义的战争是“无边界战争”。在这个前提下理解IBM与美国国防部的合作,美国不在把战争看成敌我双方可明确辨识的一种战争形态,宁愿看成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敌我难辨的战争形态,是没有硝烟的。
  
  未来人类应该如何与机器共处?
  
  美国发明家、人工智能专家雷?库兹韦尔(RayKurzweil)曾大胆预测:未来地球上将有两种聪明的物种同时存在,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机器人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电脑“智能”将比人脑高出1万倍。在2045年之间,人类跟机器会融合成一体。当机器人真的被赋予了人类式的情感和意志,人类该如何以待?
  
  段永朝表示,未来人与机器的嵌入是方向、是趋势。如果IBM“类人脑”项目研究取得成功,会对现行的伦理、社会体系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未来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变化。传统意思上的“自我”是指自己的肉体、皮肤等所组成的一个生物组织,他具有情感、社会关系、伦理道德等观念,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状态。
  
  他认为,未来人和机器互相嵌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挑战。第一,你还是不是你?每个人的个体是否是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人和机器交叉后,出现了很多人造器官、人造组织。人的某些部位和整个躯身可以分离,比如,一个人在虚拟环境下,可能多个有自主意识的化身都是有可能的。过去完全附着在一副肉身上的自我,本我概念可能会被打碎。第二,过去定义“人”,往往使用一整套术语,包括性格、情感、个性、智慧、智商等。当“自我”被肢解、分离的情况下,所有的术语都将重新写过。
  
  他说,挑战肯定存在,我们要从积极方面看,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本着开放、谨慎的乐观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技术思想“被殖民”
  
  谈及未来的技术发展,段永朝对人民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脑神经网络”总体研究是处于令人忧虑的水平。国内一些大学、研究所在做课题,但课题属于零散阶段。在技术思想方面,我们还处于“被奴役、被殖民”的阶段。
  
  段永朝说,美国、日本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科技创新的成果,从技术思想角度来看,是因为发达国家技术思想有个相对完整或鲜明的研究路径、有很好的继承性,在不断地打破过去技术思想束缚,从而做出一些新的创新成果。
  
  国内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照搬国外条条框框。很多时候,当美国人喊出一个口号的时候,我们才为之震动。如果他们不喊出,我们就会忙着咀嚼、消化、模仿、引进他们原来的思想,自己原创非常少。这种状态被称为“技术思想殖民”。
  
  延伸解释:
  
  “人工智能”百度百科解释为,其本质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对于人的思维摸您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二是,功能模拟,暂时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果,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更不会超过人的智能。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