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机器人:物联网时代的三重跨越

  【智慧城市网】“未来,物联网和机器人、汽车、养老等各行各业结合,将对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一大堆旧产业将会倒下,一大批新产业将会起来,家用机器人是这个新兴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你已使用电脑超过2小时,需要休息了。”智能家用机器人“小优”,摇头晃脑地从客厅走到写字间,蓝色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开口”警告上网玩游戏的小朋友停止游戏,后者赌气地拍打“小优”的脑袋,它还会撒娇:“别老打我的头,都把我打傻了。”孩子愉快地离开电脑,开始和“小优”聊天。
  
  北京市民夏青给自己的家庭添置了这么一位智能机器人—全身布满传感器的机器“保姆”后,上述一幕便时常在家中出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用机器人逐渐成为每户家庭的智能核心终端。与传统意义的物联网不同的是,这样的智能核心终端无需在电饭锅、电灯、空调等电器终端装置射频识别(RFID)装置等设备,不会受困于各类电器不同的标准融合。
  
  现在,仅需要一个智能家居机器人这一核心信息中枢平台,通过红外线信息传导,即可实现更高级层面的“物联”。
  
  国家物联网协会会长王志良在不久前召开的2013国际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提出,物联网技术将会引起现有产业的大洗牌,而智能机器人正是在新一轮发展中极具前景的产业,未来一定是机器人的时代。
  
  进入智能时代后,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国内家用服务机器人将如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韩力群向本刊记者介绍,机器人分为三大类:工业机器人、特殊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用机器人是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它在物联网时代的今天面临三重跨越—产业爆发式发展前夜的等待;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物联网融合的提速与反哺。
  
  产业:等待爆发的前夜
  
  人类对机器人的梦想已延续数千年。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冶炼之神便开始用黄金打造机械仆人。1959年,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取名“尤尼梅逊”,迈开了人类探索机器人的脚步。半个世纪以来,机器人产业经历了从工业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再到民用机器人的发展路径。
  
  2007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预言:机器人将与30年前的个人电脑一样进入千家万户。但要实现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梦想并不容易,多年来,服务机器人一直止步于其高昂的成本。
  
  文章开头提到的家用智能机器人,不仅会唱歌、跳舞、陪小孩学习娱乐,而且联上互联网,还能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家居、信息提醒等服务功能。目前,将该机器人投入量产的中国首条家用智能机器人生产线在河南焦作兴建,计划2014年底前正式投产,2015年产能超50万台,届时,销售价格将降低至4000元人民币左右。
  
  “小优”的制造厂商—北京紫光优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CEO刘雪楠告诉本刊记者,“小优”完全是自主研发,目前已在市场销售上万台。
  
  应用机器人制造商日本TMSUK公司董事长高本阳一表示,他们此次来中国,看中的是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成本和增长潜力,将与北京优蓝机器人技术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内容包括体外骨骼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组件联合开发以及消防特种机器人领域合作。
  
  近年来,各种新奇的智能家用机器人频繁亮相。从上海世博会的“降温机器人”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研制的“蓝天洁宝”系列擦窗机器人,从家用扫地机器人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正慢慢靠近人们的生活。
  
  实际上,机器人早已不是工业制造的专有名词。服务型机器人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热点,日韩等国相继制定国家政策,发展本国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国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服务型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2012年4月,科技部发布的《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全球个人家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由2009年的870万台,增加到2010,2013年的1140万台;服务机器人的产值将由2010年的约171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517亿美元。
  
  “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迟长胜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介绍,与国外相比较,中国机器人制造起步相对较晚,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科研基地相继建立,这些基地的建立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现在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人产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目前已经跻身世界五强之列。
  
  机器人如何走出实验室
  
  一个烹饪机器人30余万元,一个太极娱乐机器人1万余元,一个全自动扫地机8000余元……这样的价格,令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保姆”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调查中,本刊记者发现,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面临成本居高不下、功能定位不清晰以及智能化标准不确定等瓶颈。
  
  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家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大障碍。“决定家用机器人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三:材料、技术、生产规模。”韩力群指出,目前主要卡壳在关键技术上,产学研结合还不够,从技术层面向应用层面的转化还不够;另一方面,缺少工业流水线。“如果只做一两个机器人,平摊下来每件成品的成本就会非常高,一旦实现批量生产,价格完全能够降下来。”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先进机器人中心主任李成荣看来,除了成本制约,对家用机器人的功能定位也非常关键。“过分重视技术而忽略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制约着服务机器人商业化。”他表示,智慧家庭对家用机器人的需求,将推进家用机器人走向市场化的步伐。
  
  机器人走向市场还存在智能标准化的问题。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市民对智能家用机器人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愿望”:早上起来吃早餐的时候读报纸,下午在家陪孩子玩,晚上回来捶捶背、按按摩,最好能洗衣服、做饭,所有的家务都做完。那么,怎样的智能标准才能满足如此多样的需求呢?
  
  “在机器人的智能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韩力群分析,智能技术是国家倡导的所有战略新兴产业的共同支撑技术,用到机器人身上,就是要求智能化的机器人一定要越来越像人。智能化的提高要求高阶段的家用机器人具有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韩力群指出,目前中国的家用机器人大多停留在视觉方面的感知阶段,即通过传感器,做一些简单的信息处理,尚不能进入知觉阶段。另外,智能化还要有新的标准,这不是简单的智能化家电的标准。
  
  为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能,中国更多的民用企业将目光瞄准家用智能机器人与信息化平台的结合,开始了机器人走出实验室的探索。
  
  “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方向是家庭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终端。”刘雪楠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中国家用智能机器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动脑型发展,二是动作型发展,“我说的所谓动脑型发展就是在动作方面做减法,在人工智能方面坚决做加法的机器人,在动作能力上可能不是特别强,但是它可以承载更多的智能信息、人工控制、智能家居控制等科技性的功能。”
  
  “我们可以把机器人的硬件想象成一个大型的可插拔电脑平台。”刘雪楠说,如果把家用机器人当做一个USB接口,增加任何一个组件都可以给机器人带来新的功能,让每个家庭拥有一个智能“管家”就将成为现实。
  
  物联网:家用机器人如何提速
  
  在物联网进入2.0时代(由概念进入应用)的今天,你有没有想过用手机关掉出门前遗忘的电灯?在回家路上开启卧室的空调?在千里之外实时监控自家门窗的安全?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典范”,莫过于比尔·盖茨的湖畔豪宅。豪宅内的家电可以按照主人的喜好,随意调校室内温度、灯光、音响和电视系统。然而,整个房屋高达5.3亿美元的造价令人望而却步。可如今,随着家用机器人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本刊记者看到,在智能家居体验馆的模拟客厅内,摆设着家庭影音系统、家用灯光,以及窗帘等,只需在平板电脑的电视图标上轻轻一点,电视电源便可打开,并开始播放。在窗帘图标下,有一个类似触屏播放器中音量调节的设置,按住滑动标志左右移动,窗帘便可以缓缓拉合或拉开。
  
  据厂商介绍,使用家用机器人,不需改变原有电器设备,通过一个红外转接器和智能家用机器人,即可打造一个全新的智能物联网家居平台,可以做到安防、窗帘、灯光、电器等自动设置,拥有这样一套家居智能设备的费用,从几千元至万元不等。有了这套设备,不论是在上下班路上,还是在外地出差,通过手机或普通的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掌控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未来,物联网和机器人、汽车、养老等各行各业结合,将对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一大堆旧产业将会倒下,一大批新产业将会起来,家用机器人是这个新兴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王志良告诉本刊记者。
  
  在《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物联网与机器人的融合前景,《规划》提出,将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突破工艺技术、核心部件技术和通用集成平台技术;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任务。
  
  家用机器人在借助物联网提速的同时,也在提速物联网的层级。韩力群分析,机器人可以实现更高级层面的物联网,机器人不光感知数据,还可以实现初步的数据分析,前期数据分析出来后,汇总给数据库,提高物联网感知的精细度。未来的智能交通以及智能医疗等各个物联网领域与机器人的产业联合将形成更高层面的物联网。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1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智慧城市
上一篇 2013 年 9 月 10 日
下一篇 2013 年 9 月 10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