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北京”期待更大共享空间

  【智慧城市网】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城市,正面临日益严重的雾霾和交通问题,这些问题考验着信息化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智慧”。
  
  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大城市病”的“病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万”。然而,国家统计局北京市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069.3万。
  
  在超过2000万城市人口规模的背后,是每天城市运行需消耗2亿度电、2000万方气、8万吨煤、2.3万吨油,以及1000万方水。同时,每天消费1700吨菜、1100吨肉还有500吨食用油,产生1.8万吨垃圾和360万方污水。
  
  如何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这一问题在2008年至2013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均有提及,也是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的难点。
  
  2012年3月,北京市政府正式通过《智慧北京行动纲要》。那么,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都收获了哪些进展?面对民众关注的雾霾和交通问题,都采取了哪些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按照整合的步骤推进
  
  在北京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大厅,电子大屏幕上,不时切换着重点路口运行情况、区县应急中心的各种信息。屏幕右上角显示了当天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名单。
  
  应急办副主任单青生介绍说,目前应急指挥中心的电子政务有线专网与33个部门建立了热线联系,并与16个区县政府、1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相关部委办做到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上报应急指挥中心。800兆无线通信指挥系统在全市重点区域已经达到全覆盖,目前已联通14个专项指挥部和16个区县级相关委办局等60个部门,配发2470台800兆手台。
  
  此外,指挥中心还整合了全市30多万路视频图像资源,实现“点、线、面”全方位的社会面掌控。同时,在指挥中心,已实现市委、市政府与应急系统,以及水、电、气、热等多个相关部门IP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同时与60多个部门一起开视频会。
  
  作为首都,保障城市安全协调运行,提高城市抗灾应变能力的需求相对较高。因而北京市选择以“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作为智慧城市的主命题。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北京市经信委)主任童腾飞向记者表示,看不到的政府内部网络管理系统,绝非一日建成,北京市从“十一五”期间就着手部署,此前,无线指挥调度网没统一前就多达九个专网。
  
  推进的过程并不容易。童腾飞回忆说,起初有的部门就不同意统一,最终,在追求整个城市协调运行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全方位论证,数据共享才得以统一。“难肯定难,但你要往前走,不往前走,困难永远都在,往前走,矛盾会一个个克服。”
  
  工作推进中发现,各部门信息化程度深浅不一,从信息化咨询到信息化服务,各个部门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市经信委采取的策略是,先各个击破实现信息化,然后再按照整合的步骤推进。
  
  建设“智慧北京”,第一步就是基础设施到位。童腾飞将此形象地比喻为道路和汽车的关系。“路通了,就看各个部门跑不跑了。”说起宽带基础设施这条“路”,他自豪地表示,“政府内网络北京是全国最好的,党政一体化,北京市所有党政网络,全北京一套体系,在全国第一家。”有了这条“路”,实现后续信息共享开放就具备了条件。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