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联网停滞对“城镇化”不是利好

  【智慧城市】大限已过,全国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却没有消息,公众对详实完整的住房信息的希望或将落空。是什么让中央力推的这一工作渐渐陷入了停滞?尤其在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价不断高攀的背景下,曾被寄予调控、房产税及反腐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住房信息联网,应该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尽早实现全国房产信息“一盘棋”?
  
  老百姓期望住房信息联网,因为希望它在调控房价中起作用。可如今因为地方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不配合,导致住房信息联网推进受阻。笔者看来,除了对普通老百姓,住房信息联网停滞对城镇化顶层设置、具体操作更加不是利好。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拉动力,可以说“城镇化”是当前国家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鉴于当前大中型城市限于自身交通、水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容度城镇化的“积量”增加空间有限,在三四线城市城镇化的“增量”空间最大,可如今住房信息联网偏偏在三四线城市受阻,无疑给城镇化顶层设计者蒙上了眼睛,不抓瞎才怪,请看:
  
  一个城市的人口统计一般包括“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前者是一个城市发展保持活力之源,后者与城市公共福利体系挂钩。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没放开,各地产业结构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有很大的出入。而当地住房信息对两者都有牵扯,比方说在当地有住房产权但暂时没落户不在本地定居的人有可能成为当地“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如说一城市人均占有住房多少对“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增量考量关系重大。可以说,住房信息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量”。
  
  而“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量”势必是当地城镇化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不考虑住房信息,就难以对“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态势有客观全面的了解,何来为“人的城镇化”作出科学决策?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构建?而不考虑人口的因素,城镇化流于征地、拆迁、造房,只会带来“伪城镇化”,势必造成“瞎花钱老百姓不买账”的局面。
  
  住房信息不透明还会造成一个问题:房地产发展与城镇化推进脱节。城镇化不等于“造城”,“造城”的前提是当地人居住房低于标准,房源不够。可如今,一些地方房源已经饱和,有人有多套房,有人比方说农民工在家乡城市已经购房却在外地打工,造成大量闲置房,而有些当地常住人口却没有住房产权,如此只要促进房产交易或在当地多创造就业机会吸引有住房产权的人从外地回来或进城工作居住,就可解决住房闲置浪费问题,并推进“城镇化”所需的人口增量问题。而如果不以详细客观的住房信息为依照,一味大搞房地产,岂不是与人的城镇化目标悖逆,造成更多的“空城“、“睡城”、“鬼城”?
  
  没有住房信息联网,我们对城镇化到底要建多少新房,当地“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的“变量”一无所知,如此,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势必会和各地实际操作不对接。上面两眼抹黑,下面不遵循市场规律,大搞“房产商的城镇化”、“市长的城镇化”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所以说“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是城镇化“路径”,住房信息(特别是三四线城市)联网也应该是城镇化“路径”,没有它,接下来的路径就不好设计了,或者说导致瞎设计。如今住房信息联网遭到地方阻力,我们只能排除万难,强制推进,须知今日的忍让退却只会导致明日的“伪城镇化”。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