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先行军”

  【智慧城市网】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环境生态破坏、人口剧增等问题,各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提升城市发展环境。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180多个城市(含规划、在建智慧城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智慧城市建设渐入高潮。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所以,园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点区域,应该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良机,争做试点,尽早建设智慧园区,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来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先行军”有先天优势
  
  1、新建区域多,具备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可行基础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影响下,园区作为生产要素聚集的空间区域,通常会选择城市郊区的待开发区域来开发建设,具备了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可行基础。园区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就可以引入新型城镇化的高端发展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新城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市政基础设施等,尽量避免老城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体现高端定位,新建园区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智慧园区的规划理念,致力于成为所在城市的示范区。
  
  2、信息化设施规格高,具备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环境
  
  为了给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会高规格来建设,具体包括稳定的供电系统、网络通信设施、云数据中心、互联网出口、高速园区光网、移动通讯基站等,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园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园区还会在公共场所部署无线wifi热点覆盖,协助运营商积极推广3g、4g网络,为园区居民提供泛在的网络服务。综合来看,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高于城市内其他城区,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通道。
  
  3、信息化意识高,具备智慧建设应用推广的关键条件
  
  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园区(尤其是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工作人员多属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比较年轻,学历较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信息化意识高,更易于接受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园区对外提供的无线网络、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等公共服务,均通过信息化形式来呈现,即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直接传递到园区用户,园区工作人员对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操作技能相对较高,各类智慧园区的应用更易得到推广。
  
  4、大部制机构设置,具备业务协同的体制优势
  
  为提升园区运作效率,集中实现园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园区在设立之初多采用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管委会作为市级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设置有明显的园区特色,除设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促进、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等部门外,其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领域的部门,多采用大部制机构设置,便于部门间业务协同,提升运营效率。园区在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了“小管理、大服务”的政务管理机制,克服了传统条块分割的体制弊端,有效提升了园区的行政效率,体现出业务高效协同的机制优势。
  
  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成大势所趋
  
  1、全国已有四分之一的国家级园区启动了智慧园区建设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在国家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在空间布局方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基础,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2、智慧园区建设初期多聚焦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旨在提升基础环境竞争力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初期,园区把建设重点都聚焦在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两大领域,拟为园区入驻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高速宽带网络、下一代商用互联网、wifi、3g、三网融合、ipv6技术等。园区管理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园区安防、节能、交通、应急等领域的管理水平,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交通、呼叫中心、智能一卡通等。
  
  以北京未来科技城为例,在筹建之初高起点规划了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园区宽带网接入目标定位为普通办公楼1000m、重点实验室10g,互联网出口带宽2015年达到400g,wlan实现园区全覆盖。园区管理领域规划了智能交通服务系统、智能电网服务系统、平安园区服务系统、低碳生态服务系统等,为园区入驻的企业提供优异的发展环境。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全面建成了以千兆为主干的互联网接入ip网络系统、遍布园区每个角落的3g网络和覆盖公共热点区域的wifi无线网络;并积极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合作,加速推广td-lte技术,以提供2g、3g、wlan、4g“四网协同”的无线网络环境。为加强园区管理,开发区以建设智能安全技防平台、智能“一卡通”系统、智能信息发布系统、智能楼宇为重点,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发展环境。
  
  理清思路,抓住智慧园区建设“关键点”
  
  1、秉承园区发展战略
  
  智慧园区不是简单园区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而有其丰富的内涵。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禀赋的园区,建设智慧园区的目标、策略、重点任务都不尽相同。如在园区初建阶段,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如何统筹建设,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园区形象和品牌,吸引企业入驻;在园区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搭建技术孵化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加速产业升级,以优化园区的公共服务,培育企业发展。所以,智慧园区的发展规划,一定要与园区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智慧园区才能更好的引领园区可持续发展。
  
  2、切合园区产业特点
  
  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所以,智慧园区的建设一定要切合园区的产业发展特点。园区在进行智慧园区规划时,重中之重就是围绕园区重点产业,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促进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此外,借助智慧园区建设,汇聚智慧发展资源,也可以培育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
  
  3、聚焦园区特色应用
  
  智慧园区实施范围广泛,各园区在规划具体建设工程时,应集中建设资源,聚焦园区特色应用。如经开区在发展初期以招商引资为主,通过建设园区三维招商系统可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以工厂为主,普遍能耗较高,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测系统是工业园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新区是创新发展的主阵地,通过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来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物流园区为了提升效率,通过物流一体化平台来优化园区物流整体的运作流程等。
  
  4、注重绿色低碳环保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时期,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等压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成为支撑发展新的增长方式。新建园区或扩建园区在规划阶段,都将绿色、低碳、环保等理念纳入了园区的总体规划,积极构建园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有机共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创新智慧园区建设模式
  
  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大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多、运行周期长、风险影响高等特点,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智慧园区建设的要求。所以,必须创新智慧园区建设模式,加强政府引导,深化市场运作,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运营机制,积极调动设备厂商、运营商、集成商、科研机构、移动互联网厂商等企业来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园区用户受益的建设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