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大数据:智慧城市之基

信息化时代,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良好的技术平台为支撑。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一个特定网络只部署在一个应用中,这样就使有用信息“禁足”于固定领域,得不到充分利用。


家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病人能通过电脑在家“看”医生,政府公务人员可通过在线信息了解民生需求,使政策的制定更接地气……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便捷的智能式服务广受青睐,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促动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根据派克(Pike Research)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到2020年,智慧城市的市场估值为千亿美元,每年的开支达到近160亿。智慧城市的应用十分广泛,宏观上有智慧能源、交通、建筑、教育等领域,微观上包括社区、保健、酒店管理、航空、零售、娱乐、废物处理等行业。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与应用,智慧城市究竟何去何从?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在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技术创新为先导,智能电力体系为保障,我国的智慧城市正迈向国际化舞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智慧城市的“血管”与“大脑”

物联网大数据

信息化时代,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良好的技术平台为支撑。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一个特定网络只部署在一个应用中,这样就使有用信息“禁足”于固定领域,得不到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可保证信息道路的多维畅通,使传感器在某种环境下相互作用,实现互联互通。在此,主要探讨智慧城市的两大技术架构——物联网与大数据,通过分析其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智慧城市的构建建言献策。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开拓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撑城市管理和居民的增值服务系统。欧盟委员会于6月16日发布报告称,欧盟正式通过了2020可再生能源目标: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物联网有利于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在公园、街道、商场等人群聚集地,物联网进行实时监测,空气污染数据通过传感设备收集、分析,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便捷健康的指引路径,分散人群,保证道路通畅,从而降低车辆尾气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此外,通过物物连接、人和物的连接,物联网为人们的工作、购物、吃饭、娱乐等提供省时省力的方案,实现生活的智能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物联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当下,无线传感网络的设备可能无法抵抗一切形式的(物理和网络)攻击,涉及个人位置、财务等隐私信息面临着被泄露的危险。现有的安全技术和架构还不能解决物联网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此,笔者认为,物联网的安全架构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互联网的安全体系结构,在借鉴原有的安全策略之上,需要开辟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如果说物联网是建构智慧城市的“血管”,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则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脑”。如今,大数据的特点是容量大、品种多,高速度和高价值。这说明:网络的规则已经改变,即网络不再是简单的“数据传输”,更多扮演的是数据“智能”存储的角色,人们从中抽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更好的决策。公共和私营部门对新的业务的洞察、决策以及扩大管理范围都是基于网络数据的分析。

除了帮助人们更好的决策,大数据在市场的应用中也有着广阔的天地,就电力领域而言,到2020年,在欧洲安装智能电表的数量将达到2.4亿,而北美将达到1.5亿,中国预计要安装约4亿台智能电表。安装如此多的智能电表,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数据量将以每天几个TB的数量增加。此外,许多知名机构已更新了教学和研究方案,以培养肩负大数据研究和应用挑战的人才。

机遇与挑战相辅相成,大数据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泄露和损坏等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数据正以指数递增,但信息处理方法的改进相对缓慢。这其中,人才短缺是软肋,大数据分析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类专家的培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业化的资源是决定数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就更加需要专业性和创新型人才的支持。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把科研工作做好,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站到国际前沿上去,才能把握住前进的方向。在此,笔者建议,年轻人可以在国际知名机构或社团做志愿者,这样可获得与高层次专家交流的机会,从而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自己的发展取得真经。

城市资源智能配置的“保护伞”

在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下,构建智慧化的城市电力系统,对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为其插上“智力的翅膀”——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

清洁能源系统的建设是城市电力系统智能化管理的一只“手”,在深入研究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意图、理论、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决策提供依据。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研究,旨在实现国内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分配,保障在高度的安全、清洁、经济方式下的电力供应,为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应对世界性的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为此,我们应积极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源消耗的宣传工作。建立绿色建筑技术开发项目,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进行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的示范。来自社会技术、经济和政策的支持是绿色建筑走向大规模发展的基石。

智能电网是城市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另一“羽翼”,该系统的建设是为了给我国科学制定和实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系统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以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的资料信息为基础,以智能电网有关分析模型、方法、工具为核心,支撑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该系统主要包括国际智能电网信息数据库和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分析平台。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能源的发展方向,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坚定自己的脚步,跟踪最新的数据、政策变化、能源与经济形势等信息,探索其中的规律,提供情景分析,制定与时俱进的能源战略和发展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小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