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从北京之路看莫斯科都市圈发展规划(视频)

  【智慧城市网】2013年6月17日,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生态城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本土特色”、“高端规格,大众参与”的思路,通过“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立足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的靓丽名片。此次论坛将通过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光明论坛、低碳城规划论坛、碳交易论坛、低碳产业论坛等五个分论坛,以及深圳绿色低碳实践成就展、低碳技术和产品交易展等活动,使本届论坛成为国际低碳发展思想、论点、经验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盛会。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各地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大潮流之下,“绿色低碳”正准备出发!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演讲视频 

  《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网站——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作为论坛主办方指定媒体,对本次总结会进行了全程的网络直播。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光明论坛上,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发表演讲,以下为速记内容。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 何永

  何永:非常感谢。因为普京总统给了莫斯科1.5倍于原来莫斯科的地,莫斯科要扩区,结果它就搞了一个国际招投标,主要投标的都是欧美的设计师事务所,后来莫斯科市政府认为全世界这些年平地起新城的经验都在中国,因为北京和莫斯科是友城,后来就找到北京市,让我们北京参与了莫斯科这一轮大莫斯科方案的综合工作,所以我是想从我们的得失,以及我们去年做了大半年的工作,把报告提交给人家,也是过去经验的积累,不光是北京,也有很多中国其它城市的经验。
  
  2010年,俄罗斯政府第三号人物索比亚宁调到莫斯科市当市长,开始了对莫斯科一系列的改革,2011年梅德韦杰夫在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要把莫斯科扩大,7月份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开始商量扩大到多大,这个地的面积是他们商量出来的,不是城市生长出来的,所以给规划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两市的政府经过接洽,首先是我们秘书长带队去莫斯科,提交了北京的方案,后来他搞国际竞赛,我们参与了第二轮和第四轮的研讨,同时在第四轮研讨之后,也就是竞标结束之后,我们参与了综合的十佳方案,最后把我们的咨询报告提交给他们,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大的工作过程。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 何永演讲现场

  简单的比较一下,也就是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概念,它为什么要扩,它面临什么问题。首先,莫斯科市的行政范围是1081平方公里,跟北京的中心城差不多大,人口也差不多。外边这一块是莫斯科州,新给莫斯科的这一块地是150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的莫斯科市1.5倍的面积。区域城镇群的发育情况,因为它的土地制度很奇怪,莫斯科市里是公有,莫斯科外边是私有制,所以它外边的城镇群发育非常差。北京其实在东南沿海城镇群里边就不是发育得特别好的,但是它比我们还差,这是它100公里以内,它没有什么像样的中型的城市,给它的这块地里面最大的一个城镇也就3.9万人。北京周边现在北京新建的新城,还有天津的一些新城,还有廊坊,这个城镇群还是很多的。整个俄罗斯的人口一直是在下降的,但是莫斯科是在上升的,就是它的集聚度越来越高。它的人口非常有意思,一般的市场经济的城市,它的人口都是越往外人口密度越多,莫斯科的MKAD里面的人口是非常多的,它的就业和居住是非常不平衡、不匹配的。经济上,它的经济总量、人均GDP比北京要高得多,当然跟几个世界级的城市没法比,但是比北京的城市要好得多,产业结构跟北京类似。但是他们的副市长就几次的问我们,就说你们怎么那么有钱,一年要建40到100公里地铁,可能他大部分的收入是投入到社会福利,包袱很大,而不像我们的财政收入是用到公共设施建设的。IBM发布了一个全球交通痛苦指数,北京是99分,莫斯科是84分,欧洲的城市是20—30分的情况,说明北京和莫斯科面临比较大的交通的问题。还有发展目标与职能判断,北京上一版总体规划提出来的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称、宜居城市等等,也是一个功能复合型的首都,莫斯科也是一个功能集聚复合的首都。
  
  我们稍微比较了一下莫斯科和北京,我们认为它现在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人口过度拥挤,同时人口密度和就业不匹配,交通拥堵等等。它现在想寻求发展所需要的新资源,扩大城市面积,加快莫斯科都市圈的发展,它认为是解决多年积累问题的现实途径,同时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分析十佳参赛方案和它的具体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加入了很多北京的思考,还有咱们国内的一些规划界的思考,提了点建议,当然也有人说我们出的都是馊主意。首先这个标书是这样几个层级,第一个是莫斯科都市圈,就是这个4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它要环带、扇区的发展模式,它首先要做都市圈。它从来没有做过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一起的这种区域规划。第二个就是这个西南上区,就是这个新扩出来的,它分内圈、中圈和外圈,建议把政府搬到内圈,中圈有教育、医疗、科研,外圈是生态保护的区域,这是它对新的1500平方公里的安排。再有就是对内圈的一些安排,它也提出了一些想法,这是标书提出来的三个层级。经过竞标,有67家单位投标,基本上都是联合体,因为它要求的内容很复杂,最后进入了10家单位,这10家单位有4家是俄罗斯为主的,包括莫斯科的,或者是俄罗斯其它地方的,还有6家是欧洲和美国的事务所。因为2011年大巴黎刚刚调整过大巴黎规划,所以莫斯科非常欣赏大巴黎规划,所以它用了大量的大巴黎规划的团队。这个里边还有一家是莫斯科规划院,它是最执行总统思想的。然后还有大巴黎发展战略的设计单位,它最后成为了获奖单位,还有库哈斯所在的单位,它现在所有的PPT封面都是中央电视台的大楼。排第二名的是巴塞罗那的一家设计机构,第三名是美国的UDA。
  
  我先总结一下十佳方案,然后我在分部分的给图。首先在区域的给图结构不完全一致,因为给的用地条件是往西南一个方向拓展,但是大多数的方案认为都应该是多轴的,放射性的发展。对于新城,比如说沿TOD轴线,有1个轴线,有3个轴线的,还有四菜一汤的,还有天圆地方的,各个组团的功能定位也不一样,只有俄规院一家是执行了政府的意思,把莫斯科联邦政府全体都搬出来,搬到了新城的区域,这是当时梅德韦杰夫的想法,但是普京说了一句话,他说使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象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是不愿意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所以很多的方案都是只做了部分的搬迁,把克里姆林宫那块还是留在那儿了。这个新区的规模,有的表述提到建到150万到200万,包括一些用地的规模等等,但是这个跟它选取的方案和它的布局是非常有关系的,投资规模也比较大。TOD是比较普遍的共识,这个TOD,以及沿机场的外围走廊和放射状的TOD走廊相交,那个交点上取一个行政中心,这个方面都是比较一致的。我们给它这个发展做了一个研究,根据它的人口发展情况,现有的莫斯科市里有1150万人,莫斯科州是700万人,在西南扇区是200万人,剩下的其它的城镇组团,就是既不在莫斯科市里边,也不是现在莫斯科州里边,还要再建几个新城,要容纳350万人口,这样才能够达到2400万的总的城市群的容量。如果这样看来,西南扇区一块是容纳不了未来整个城镇发展的。所以它反过来证明了,单方向发展是不行的。对于城镇空间结构也有这样的认为,莫斯科位于欧亚大陆桥和中亚北欧大陆的交点,它绝对不能是单一方向的拓展,应该是放射状的,所以在区域城镇结构里面,大部分方案都是这样的观点。比方说一号方案认为标书本身出的就有问题,不应该是一个方向单独的,应该是呈放射状的,二号方案的观点和我们北京现在的空间布局非常像,就是我们有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这是分级的组团发展。四号方案提出西北到东南是沿着莫斯科河,它是生态景观和文化的走廊,西北是工业的发展走廊。八号方案认为一个真实的城市是一个伞形的,它是环加放射,然后是有节点的城市。
  
  我们院专门请了国内几个有名的专家,开了一次研讨会,就专门讨论他们这个方案,中规院的杨院长有一个观点,就是这个西南方向,它不在发展主轴上,就是哪个轴它都不靠,因为这是两家商量出来的地,是你情我愿,是莫斯科州把最穷的一块地给了莫斯科市,莫斯科市把最穷的一块地拿来,他的福利也能够承担,他也愿意要,但是它不符合自然生长的条件,它的经济发展东西也都不够。所以杨院长的原话就是,说西南扇区这个地方是长得出来,活不下去,就是政府如果集中大量的资金去启动新城的建设,它有可能能长出来,但是未来的生长确实不是特别有把握。所以后来我们变通了一下,觉得西南扇区的发展应该跟其它几个方向的发展采取区域协作,有所侧重的方式,这些可能能够相辅相成的把那个区域的发展带动起来。
  
  再有一个就是战略转移的预期和现实的距离。领导对于莫斯科的转移给予了极高的希望,当然苏比亚宁说莫斯科摊薄一半,交通可以极大的缓解,实际上不大可能,它是1200万人口对200万人口,它要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所以这个搬什么,怎么搬,这个争论是挺大的,包括有说大学要迁出100所,留下15所在城内等等。我们给出北京的例子,我们从1993年就提出战略规划转移,经过20年,它的转移是非常微弱的。实际上转移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建的房子,就是它开发先于就业,新城的就业增长现在还是非常缓慢,而且它的品质不够,公共服务设施,好的学校、医院都在城里。我们最近做规划说要把好的医院搬出城里,但是数来数去搬不了几个,比如说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它是部属的,我们搬不出去,最后只能搬一些我们不疼不痒的医院,最后也起不到这种缓解的作用。
  
  对于新区的建设,大部分的共同认识是组团式的共同发展,标书给了三个圈层,第二个圈层就是CKAD那条线,它是希望建设不要超出CKAD,CKAD以外应该是自然保护的区域。这边有一个连接外围三个机场的区域,要形成一个环线,在这个交点的地方做一个行政中心。新区到底怎么建,各家方案也不同,二号方案是莫斯科自己做的方案,它是单一功能的,它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有空港城、会展、教育、医疗等等,它全都是分开功能的。俄规院整体的实力还是非常强,他们最后把获奖都给了外国的公司,俄罗斯自己的单位都没有评。俄规院提出的方式是做三条TOD的走廊,他认为一条不够,我们最后认为一条确实是不够。获大奖的方案是做一条放射线,它完全是按照TOD的方式来选地,他选的建设用地都在主轴上面,主轴两侧的用地不够他安排200万人,所以他这条线一直伸到了最远端。俄规院为了在CKAD以内解决这个问题,他做了三条TOD走廊。库哈斯的方案是把行政中心搬出来,但是不搬到一个方向,而是搬到三个方向,不同的方面来解决。九号方案是天圆地方的方案,它是在圆圆的莫斯科里面插进一个矩阵,在这个矩阵里形成不同的组团。得奖的UDA的方案,它是一个混合使用的新城的方案,我们认为这也是最好的。
  
  我们后来也做了一些思考,就是对西南扇区空间布局,我们算了算账,大家都知道,莫斯科城市外边的森林非常壮观,它的城市边界,马路内侧的森林就像蛋糕一样齐齐的切下去的。它的标书里面是说森林不能动,而且在区域之外的土地是私人的,也不能动。它最后能动的就只有这些农田,而这些农田的土地根本满足不了200万人口的使用。所以这是它比较困难的,但是大部分方案都没有考虑这个矛盾,直接把图先画了再说。
  
  北京和天津的新城模式,应该说大部分都不是单一方向的,都是分散式的,但是北京在上一版总规之后发现一点问题,就是三个重点新城推不出去,所以现在喊出来聚焦通州,集中搞这一个方向,这也是规划和经济结合不是特别紧密造成的结果。
  
  还有一个关于基础设施的引导,这边这个图是三条丝绸之路,区域性的交通应该在莫斯科作为枢纽。在一些远东城市,很多远东城市换机都要从莫斯科中转,所以莫斯科的机场特别多,它的吞吐量特别大。还有就是沿莫斯科小环做土地的改造,还有路网加密,这也是比较符合我们的低碳倾向的。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建立高效、便捷、安全、适度先行的支撑体系,整个的网络化就是像潘老师刚才讲的5D系统,就是不完全是做一个TOD线,或者几条TOD线,还是应该综合系统地考虑它。就像北京区域的轨道交通,也是争论了很长的时间,慢慢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应该是多层次的,解决不同距离的,和不同量级的轨道发展。还有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综合的开发和它的土地利用,就是因为新城、新区的土地没有那么集中的大量的土地供使用。
  
  最后就是关于规划实施保障、实施适时序和保障机制,他们提出建立一个大的莫斯科规划银行。但是我们这次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咱们的土地财政制度,实际上土地财政对新区的建设是始于咱们深圳,也确实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我们现在的新城建设也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注意。但是也有人说我们出的这是一个馊主意,这也很难讲。可能两个国家的情况确实不太一样,因为普京政府他的控制力还是很强,他的对外开放是非常差的,他一个金融中心建了26年也没建起来,整个的政策的体制环境还是跟咱们不太一样。
  
  总的来讲,我是特别想说,我们北京的总体规划是在前苏联的专家帮助下编制的,所以两个城市有非常亲密的联系,我特地把巴洛尼科夫方案找出来,翻译成俄文,我去莫斯科给他们讲北京的规划,我就特别的奇怪,因为我特别想拉近亲近干,但是巴洛尼科夫方案在莫斯科眼里是很嗤之以鼻的,后来我问了莫斯科规划愿的院长,后来我得出的印象是,他们对苏共时期的那套东西全盘否定了,而且他们也不承认中国有自己的规划理论,他认为你都是跟他学的,但是他承认我们的发展现实和我们的发展速度,这是很矛盾的。像北京和莫斯科这样的超大城市,它的背景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遇到的问题也有很多的相似地方,我们都在摸索当中,要摸索出比较好的路径,可能也是对超大城市的发展有贡献的。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