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物联网产业“落地开花”

  【智慧城市网】在洗唛标或防盗标签中集成RFID无线射频技术,就能掀起一场服装产业供应链管理风暴,物联网的威力可见一斑。自2010年9月浙江宁波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决策以来,物联网逐渐由一个耳闻的概念走向现实应用。
  
  ■智慧应用逐步展开
  
  在浙江钧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体验区,有一款专为服装企业设计的智能衣架。每个衣架或衣服上都有一个RFID电子标签,衣架上方的显示屏能记录衣服被顾客拿下来试穿了几次、销售了多少件。销售人员和厂家由此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些款式受欢迎,从而对生产和销售进行优化调整。
  
  在集装箱上装上由宁波德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安全智能锁,车辆的行驶路径、箱内的温度变化、中途是否开箱等信息就可以一目了然,海关的查验次数将大大减少,通关效率大幅提高。这款安全智能锁已应用在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郑州、常熟以及香港海关监管等领域,近期将与华为合作,推向非洲市场。
  
  ……
  
  除了这些市场化项目,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物联网项目成效同样显著。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宁波港)示范工程被评为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将建设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应用系统、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等七大系统。
  
  宁波象山县全面推广智慧农业,通过实施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殖管理平台、中渔在线等项目,管理者利用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实时掌握养殖场的水温、含氧量、PH值等信息。
  
  宁波城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视频监控、定位、呼叫等为代表的五大支撑体系和业务办理、实时管控等四大应用系统,形成“直接可观、真实准确、智能互动”的非现场管控模式。
  
  作为今年智慧城市的重点推进项目,智慧交通的首个应用“宁波通”兼具了出租车电召、交通诱导、联网售票等16项基础功能,预计于今年5月底前向社会推出手机版公共服务。
  
  ■产业链雏形初现
  
  从单个项目来说,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而相对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则可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专家认为,从产业链角度看,物联网上游(器件、部件)、中游(设备提供、系统集成)、下游(应用与运营)将依次先后发展,产业链环节空间也依次增大。
  
  按照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四大领域,宁波市目前有220家左右的企业涉及这些领域,2012年,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8亿元。
  
  此外,宁波市还有30多家系统集成企业从事物联网中间件、应用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发。其中,奥克斯开发的智能电能表,将自主开发的FIS系统嵌入其管理调度体系,实现无人化操作的软件自动校表、自动设置、自动检验、自动调度等功能;宁波东海蓝帆有限公司开发的危化品运输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危化品车辆的实时监控、应急定位、运行轨迹查询等功能;宁波理工监测、宁波诺可电子开发的传感技术相关产品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
  
  “物联网需要通过具体应用来落地生根,这些应用大到整个城市的运行管理、行业的转型升级,小到单个产品功能升级、个人生活改变等。这样广而深的应用领域昭示出物联网需求量之大。”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驱动尚待强化
  
  从概念走向应用,有着广阔市场的物联网已在宁波落地,但与国外相比,宁波乃至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并未呈现出当初料想的“星火燎原”之势。
  
  “市民对信息化的认知还不高,对物联网的了解更是匮乏。”宁波蓝源物联有限公司的王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在向朋友介绍自己公司业务时,一些人甚至把“物联”当做“物流”。
  
  为提升整个社会对物联网的了解,宁波不少物联网企业也肩负起知识普及的重任。思创理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自2011年底成立以来,就将传播物联网技术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去年一年,公司在承接宁波服装企业物联网项目的同时,对11家企业进行咨询管理培训。“只有在社会对物联网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更多更好的应用才能推广开来。”公司总经理黄生颜说。
  
  一方面政府大力扶持,另一方面物联网企业普遍认为后续市场难以拓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物联网发展基本靠政府驱动,以政府买单为主,市场缺乏动力。“如果不转为市场驱动,物联网的发展就会是‘昙花一现’。”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