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路“智慧农业” 给土地嵌入“智慧芯”

  成都探路“智慧农业”——
  
  大名鼎鼎的英特尔,除了做芯片,还要搞“农业”?
  
  “我们与合作伙伴长期致力于打造完整的端到端的农业物联网云的解决方案,与中国科学院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在客户端、无线通信、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优势……”10月16日,一场关于成都农业物联网的研讨会上,英特尔中国区物联网负责人曲永雷打起了广告,引起现场阵阵骚动。
  
  曲永雷的“目标”是台下来自成都各区市县农发局的代表,以及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等农业“巨头”,“希望明年有案例可以在成都落地。”
  
  “农村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交易涉及多方面的精细管控,这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极其吻合。”成都市农委物流与市场处处长范明刚的阐释让更多的物联网企业看到了希望。
  
  已经拥有物联网示范项目的成都,能否成为西部“智慧农业”的试验田?
  
  给土地嵌入“智慧芯”
  
  物联网的热潮波及至农业,范明刚认为这是一种趋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的防控能力,还能确保农业产品质量安全。”
  
  田间管理的自动化要求产生了对各类传感器的需求,农产品安全监控的迫切需求又给RFID、二维码、GPS及移动互联的应用提供了空间。专程赶来会一会成都同行的北京天地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铭认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广泛,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这也是这场规模不大的研讨会,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汇聚的主要原因。
  
  在成都,农业物联网已在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中得到了部分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气调库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库内环境,保持最佳的储藏条件。”都江堰市农发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已先后建成猕猴桃气调保鲜库近1万吨,储存期最长达到6个月,价格也可从产出季节的每公斤12元左右,升至春节期间的每公斤30元左右。
  
  2010年10月,商务部宣布在全国有条件的大中城市率先启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成都是首批10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成都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点位已经超过10000个,“以猪肉溯源系统为例,市民可以追踪到批发商、屠宰企业、屠宰时间、肉品检验、动物检验情况、生猪供应商、生猪原产地、产地检疫号、运输车牌号等详实内容。”范明刚说。
  
  “蛋糕”虽大要啃还需下功夫
  
  研讨会中途10分钟茶歇,参会企业代表将演讲台旁的一个沙盘团团围住——这是天地互联公司带来的温室大棚智能系统的模型。
  
  “这样一个智能大棚,建设成本需要多少?”
  
  “一个二氧化碳数据采集设备多少钱?温度、湿度的设备呢?光照的呢?”
  
  ……
  
  成都优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干兵全揪住现场解说人,详细地问。“今天主要是来看产品差异。”摸了同行的底,干兵全更有信心了,“我们的产品并不比大公司差,而且有成本优势。”
  
  像成都优逸这样希望啃农业物联网这块“蛋糕”的公司不在少数。
  
  在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制作的成都物联网企业基本情况汇编上,记者看到约200页的“黄页”上有超过百家的企业——既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成都信息港等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也有大唐电信科技、成都九洲等集成应用方,还有迈普通讯、国腾电子这样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商。
  
  不过,在现实应用中,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四川惠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侯彪坦言:“目前上马的农业物联网项目不多,推广难度比较大。”
  
  成熟的技术还没有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企业偏重单项目环节的研发和推广,各项技术的集成配套还不足;农业企业与物联网企业认识不统一……在范明刚看来,农业物联网在成都仍处在起步阶段。
  
  “在当前农业产出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市场化运作不完善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统筹规划。”范明刚说,可将物联网技术与生物技术、遗传工程融合,将成都打造为全国重要的良种培育和研发中心;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建设全国主要的农产品价格生成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