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民:解析智慧中国系统工程建设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建设智慧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支撑作用,深入推进智慧中国建设,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本文特对智慧中国的系统工程建设进行专题研究。
  
  建设智慧中国的愿景目标是:以提升信息化在优化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国家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实现基础设施高端化、政府服务协同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公民生活数字化、新兴产业融合化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化;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基于信息基础、经济发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幸福等五个核心领域,建设智慧中国需要实施八项系统工程:即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工程、信息资源整合工程、电子政务优化工程、城市管理精细工程、民生幸福体验工程等。对此,按照有利于推动城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利于解决社会民生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发挥智能化试点示范作用为标准,特设计出2012—2020年重点推进智慧中国系统工程的33个建设项目。以科技作支撑,用项目作保障,使智慧中国建立在坚实、可行、易操作的系统工程建设基础上,稳步推进,加快实施,早见成效。
  
  1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建设智慧中国必须围绕信息通信、无线网络、物联网、地理空间框架、能源、交通、水资源等城乡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覆盖政务、电力、交通、水利等智能管理的基本架构,通过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全面感知、精细管控与协同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2012-2020年,重点实施8个工程项目:高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线城市创建项目、信息枢纽城市打造项目、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智能交通建设项目、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
  
  1.1高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网络,提升城乡宽带能力,扩展网络覆盖空间,全面建设高速、泛在、绿色、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
  
  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区域加大光纤化改造力度;加强光纤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规划建设达到城区水平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积极推动以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建设,实现大规模商用;大幅度提升IP骨干网及传送网能力,推动网络资源的智能化调配,提高骨干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扩大互联网国际、国内出入口带宽;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障。
  
  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以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为基础,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干线传输网络和接入网络;加快推进基于高清交互机顶盒的家庭网关的研究、开发、推广与普及。
  
  大力推动三网融合,鼓励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核心业务大规模应用,以及交互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智能家电等产品的批量应用;鼓励和支持三网融合相关的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和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确保我国大中城市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提升城市重点功能区和重点产业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高标准、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金融商务区、高端商务服务区、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示范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项目,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2无线城市创建项目
  
  大规模开展无线城市建设。建成智慧中国覆盖面最广、网络最稳定、性能最优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使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成为移动通信主流;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已建地铁线路实现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政务专网等移动信号全覆盖,移动基站与新建地铁线路同步规划、建设;开展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技术(TD-LTE)网络建设试点,首先将直辖市和副省级新建区建设成为国内最好的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技术(TD-LTE)试点城市,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发展夺得先机。在城市商业区、交通枢纽、行政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加快新建WIFI无线热点,不断完善以3G/4G+WLAN为主的多层次、多热点、广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为物联网网络提供承载基础。
  
  1.3信息枢纽城市打造项目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布局,发挥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信息集聚的优势,推动这些城市信息通信和数据交换枢纽建设,建成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中国电信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打造全球高端的信息内容中心。合理规划、布局各类数据中心建设,降低能耗,扩大规模和服务能力;加强建设智慧中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商务信息中心、广播中心,逐步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设成为国内外信息内容中心城市。
  
  在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建设国际一流的信息服务中心。加速推进呼叫中心产业基地建设;建设超级计算中心,深化超级计算应用;合理规划布局云应用、云产品、云服务和云基础设施,以应用为驱动,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全国最重要的云计算中心。
  
  1.4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智慧中国要率先开展以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和无线宽带专网为主的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政务物联数据专网作为电子政务网络的有效补充,统一建设基站,信号覆盖城区,具备支撑百万级传感器信息汇聚传输的能力,为政务物联网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传感信息无线传输通道;积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无线宽带专网,实现信号覆盖全城区,具备并发传输10000路以上高清晰度图像的能力,为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移动图像传输和移动业务提供安全可靠、高带宽的服务。
  
  围绕城市应急、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提升管理和响应处置能力的实际需求,在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部署智能传感器设备,形成物联网网络。扩大基于无线通路和无线终端的城市物联网网络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重点建设政务类应用和行业类应用(包括工业、交通、物流、旅游等)。丰富面向公众的物联网类、移动类信息服务,让更多的公众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享受智能化物联网服务。
  
  1.5城乡地理空间框架项目
  
  人类社会活动的80%与地理空间有关。因此建设智慧中国必须建设城乡地理空间框架。要启动城乡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制定完善统一的城乡GIS引擎系统规范和底层技术标准。启动包括GIS引擎、图层公共开发工具、图层信息交换系统在内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各部门专业图层开发、交换与共享提供基础支撑。推动国土、规划、建设、房管、交通、公安、环保、水利等部门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发本专业相关GIS应用。制定基础图层和各专业图层开发、管理、维护与共享制度,采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基础地理图层城乡统建统维、专业图层各部门分布式维护的模式和机制。
  
  共同推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中国联通签署的智慧中国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业务应用,加强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合作。推出一批运行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移动办公、电子支付等决策支持和业务办公系统;推出一批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安全、智慧医疗等物联网类行业应用系统。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较高的地级以上市作为“智慧城乡”建设与应用示范,并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1.6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项目
  
  以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示范区域,按照国家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电力公共事业自动化改造与智能化服务的普及。重点推进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的智能设施建设与自动化改造,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发电、储能管理、智能电表、用能管理等应用试点。
  
  智能电网示范工程重点围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关键环节,攻克关键技术。建设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与储能系统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和远程数据接入技术,推进智能变电站与输变电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进配电网自动化改造与配电网优化运行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实现配电调控一体化;建设电能质量检测主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需求管理系统等,实现对用户侧用电信息、电网侧用电质量信息等的采集分析与评估;探索“四网融合”新模式,推进以电力光纤到户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与智能小区/楼宇试点等。完善电力运营手段,建设电力调度应急指挥中心、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管理等平台。全面推进城市电力公用事业消费的自动记录和付费,并与社区一站式服务系统和市民卡进行深度整合。
  
  1.7智能交通建设项目
  
  智能交通是智慧中国的基础。智能交通建设项目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城市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两部分内容。
  
  一是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立交通流量监控采集网络和可视化交通综合监控指挥系统,并与城市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的对接,将交通信息采集网络和公交监控调度系统拓展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涵盖车辆视频监控及车辆运行状态监控的分析与调度网络,通过对多维度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交通拥堵的主动预测和诱导方案的自动生成。通过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的联动,快速实施交通疏导与救援。建设渠道多样、终端分布广泛的智能出行信息服务平台,运用3G等技术,通过城市信息亭、手机终端应用、网站、CMMB、DTMB、广播电视等方式,将交通信息服务及时推送给公众。平台采集的城市交通数据同时为规划建设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数据支持。
  
  二是建设城市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通过车辆定位、无线数据(视频、运行)采集等手段,实现对车辆的运行监控和运营调度。通过公交电子站牌、公交信息网站等方式,向市民提供公交线路、公交到站等综合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公交出行的服务质量。
  
  力争到2015年,实现公交、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视频和运行监控100%覆盖,城区主要区域和道路、路口、桥梁视频、流量监控100%覆盖。
  
  1.8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
  
  水资源管理是智慧中国的基础建设之一。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覆盖城乡主要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水情信息智能采集和监控网络。运用传感器采集与视频信息监控相结合,实时观测河道、水库的各种变化及涵闸的运行情况,实现全天候的远程监控和水文信息采集。建立水文水情信息数据库,实现现场数据的实时存储和对比分析,并与水利、气象、环保和建设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建设包括水情分析、水务计划、水资源调度等应用系统的水资源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水文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应急预案库,并将指挥调度手段延伸到县、乡以及各监测点,同时,基于城市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的无缝对接。大力推广智能水表的安装使用,提高农田灌溉、企业用水大户的信息化监控管理水平。力争2020年建成基于物联网的、城乡主要河流、水库、自来水厂、自来水高消耗企业覆盖率100%的水资源信息采集、管理、调度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377.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智慧城市
上一篇 2013 年 7 月 14 日
下一篇 2013 年 7 月 14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