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短程通信技术 打造智能交通的落脚点

  盘旋在山间的高速公路,前面突然滚落巨石,挡住去路,行驶中的车辆迅速制动,同时向后车发出了预警信息,一场追尾事故得以避免;公交专用道上,一辆公交车正在驶近路口,路侧的信息接收装置立刻将接收到的公交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发送给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计算和协调保证到达路口时是绿灯,公交车顺畅前行;两米的限高架告诉前方正在靠近的货车:您已超高,请绕行……
  
  “无线通信技术使得车辆可以和车辆"交谈",车辆可以和路侧系统"交谈",路网的安全和服务水平将达到另一个高度。”近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牵头负责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负责人、部公路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告诉记者,该项目将以公路交通领域应用需求为基础,结合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发展,确立我国公路无线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完成公路无线物联网应用相关框架设计,提出公路无线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为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物联网技术的交通“落脚点”

  
  “为物联网技术寻找交通领域的行业应用,为智能交通发展寻找技术支撑,最终目的是让智能交通技术产业化、标准化,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王笑京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该项目的意义。
  
  据了解,自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感知中国”,近几年,物联网的热度在我国与日剧增,当大多数人还在纠结物联网的概念时,业内已有有识之士提出,中国要想占领物联网技术的国际“至高点”,关键是让物联网技术从概念中走下来,促进其在各行业的具体应用,进而带动产业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标准。
  
  据王笑京介绍,随着交通发展,出行者渴望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任何设备上得到及时的、可信任的交通信息;车辆在高速移动中要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的信息交互,来保证驾驶安全,这些将是下一阶段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而在实现车车、车路信息交互的同时,不但每个车要有IP,还需给每辆车上的主要部件和有代表性的信息源唯一的IP,这些需求恰恰是下一代互联网、身份标识和网络治理结构等需要研究和提供保障的,同时这些也是物联网在各个行业应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王笑京说,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本身都自成体系,两者的对接必将碰撞出许多“火花”。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通用技术,但是在道路交通的具体应用环境中,必须考虑相关道路环境、安全和经济成本等因素,因此需要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考虑各种应用场景以及与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制定,这些都是“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需要研究的内容。该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两者的结合做好顶层设计,使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前景直观。
  
  据了解,该项目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支持的课题,是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性规划研究,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无线物联网技术来说,是落地生根。
  
  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不谋而合的选择

  
  据了解,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项目的承担单位,除了部公路院,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大唐电信(600198,股吧)科技产业集团。部公路院能作为牵头单位承担该项目,首先得益于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和公路局都发文对部公路院进行了推荐,并表示将积极配合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部公路院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技术)上有着长期的研究和积累。王笑京指出,“交通运输部从上世纪末开始立项研究不停车收费(ETC)技术,公路院在充分研究各发达国家ETC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电信联盟(ITU)2000年至2003年对智能交通5.8GHz专用频段作出的有关决定,研制了以5.8GHz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纳入国家标准并在全国推广。
  
  由于综合考虑了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和国际性,使得我国ETC技术体制的选择与国际超高速无线网以及车车和车路通信技术体制不谋而合。”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已有22个省份开通了ETC,覆盖高速公路里程约6万公里,用户量超过300万。不停车收费系统在中国高速公路上的推广应用,实际上已经构筑了DSRC通信平台,这就为今后宽带无线网以及车路数据交互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