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智能化建设探索及实践情况探讨分析

  农村电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新型农网,对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部署,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山东高密供电公司立足县级供电企业实际,突出“三个坚持”,对实施农网智能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坚持试点先行。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农网建设的重大改革和进步,没有成熟的经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试点先行”的原则。近年来,高密公司以智能电网建设为导向,认真实施“国网公司农网智能化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全面完成了“12+3”条线路配电自动化示范工程建设任务,达到了调控一体化主站配电自动化DA功能、基于SCADA的地理信息系统、在线无级差无功补偿与谐波监测三项试点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试点成果,积极推广农网智能化配电自动化扩大试点项目,改造35千伏数字化变电站1座、10千伏智能开关站2座、建设智能配电台区28个,实现了配电自动化FA功能,多电源互为备用,大大减少了停电范围、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积极应用配电自动化“五防”闭锁在线监控和远程测温技术、车载视频抢修巡检技术,提升了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完成了2011年国网公司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建成了适应农村供电模式的农网营配调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中低压电网技术装备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主电网与用电客户的数据共享、营销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试点,为深入扎实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科技引领。科技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农网智能化建设中,只有牢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才能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近年来,高密公司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推进了农网智能化建设。一是大力实施配电自动化建设。投资7300多万元,完成了6期配电自动化工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已全面覆盖了整个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线路横向和纵向贯通,实现了手拉手网格化供电。“山东高密配网自动化建设工程”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第一批)》。积极实施带电作业,大力开展带电检修、带电接火和带电抢修,提高供电可靠率0.09个百分点。2011年,综合线损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分别完成3.19%、99.20%、99.897%。二是大力实施调度自动化建设。采用双网、双数据库服务器冗余互为备用运行模式,建成的调控一体自动化(DF8003D)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应用操作、配电自动化DA、PAS高级应用等功能,实现了同基于SCADA的地理信息系统、“SG186”一体化平台、营销MIS系统、生产MIS系统的数据连接;建设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的农网智能化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其中调控一体化主站DA模块,实现了配电网故障自动隔离、网络重构和自动恢复供电功能。三是大力实施通信自动化建设。借助千兆主干网、桌面百兆的信息网络,所有变电站和供电所达到光纤全覆盖,实现了电话语音、网络信息、视频监控等业务传输。组建了3G无线专网,建设1个主站、15座基站,实现了高密市全区域覆盖,为配变监测、远程集中抄表、负荷管理、电力调度、远程视频监控、电力应急通信、智能巡检等业务打造了通信平台,有效推动了农网智能化建设。
  
  三、坚持创新推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必须加快创新步伐。高密公司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开发应用的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数据在线监测、设备状态数据对比分析、自动提出检修策略等功能,提高了电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应用的基于SCADA的地理信息GIS系统,与调控一体化主站实现数据实时连接,与“SG186”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利用GPS卫星定位巡检仪、GPRS实时卫星跟踪仪,实现智能巡检、跟踪定位、视频监控、负荷控制、配变监测、停电管理以及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无功优化分析等多项功能;与国网电科院、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无级差无功补偿和谐波监测装置,在配变低压侧安装配变智能监测终端TTU和无级差无功补偿电容器,采用APFV技术来快速动态地改善客户侧的电能质量,实现谐波监测、无级差无功补偿和抑制电压闪变。近年来,高密公司自主研发的“CEP3401低压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测试转换与管理装置”等11个科技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