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消息,科教方能兴国。教育是一项百年的事业,一直以来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2012年1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试点工作的目标是: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高校作为教育界的高等学府,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例如,清华大学凭借自身的企业和研发团队,从2003年开始在学生注册中心等领域开始建设数字化校园,学生通过注册方可进入学校的机房、实验室、图书馆,使学校的管理手段更加便捷,这是较早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实例,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信息化手段已渗透到方方面面。而复旦大学通过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密切合作,在企业的帮助下,各种需求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从最早的迎新系统,到校园一卡通、数字化平台、统一门户等等,复旦大学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在2010年,浙江大学经过自身的探索,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理念,教育信息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为人们描绘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校园环境,将时下热门的智能交通、节能减排、安全监控、移动应用等多种应用、理念和管理手段融入到校园建设中来,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智慧校园成为智慧城市在校园中的一个缩影,更加便于实现。然而,在各大高校积极投入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来的同时发现,要实现智慧校园,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智慧校园是对校园管理的智慧化创新,要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智慧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不仅仅需要技术和应用,更关键的是管理意识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的变革。
此外,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某一个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其覆盖面也超出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的范围。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智慧校园领域都还处于探索与创新的阶段,智慧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智慧的创新也永无止境。智慧校园没有明确的定义,对教育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才会融入更多智慧的思想,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融入到校园的建设中来,能够更加贴近师生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让智慧的校园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让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934.html